正文 第19章 宅院·宗祠(2 / 3)

少卿丁允元生平丁允元,字叔中,原籍江蘇常州宜興。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登進士,任太常寺少卿。生性耿直的丁允元,看到朝廷不顧人民的疾苦,狂增鹽鐵稅,大興土木,於是上疏諫赦免鹽鐵等稅,觸怒皇帝,被貶潮州,任知軍州事。治潮期間,勤政愛民,修橋築路,重視教育,建韓文公祠,卸任後在仙田鄉定居。

三、黃尚書府

“遊覽指北”建築格局→尚書黃錦畫像

“遊覽探究”現在我們一起到古城中心參觀著名的黃尚書府。官至南京禮部尚書的黃錦最受家鄉人尊重、崇敬。大家一起來了解黃尚書府原府埕建的牌坊北額“累朝元老”、南額“三達尊”的來曆。

(1)了解黃尚書府的建築布局。

(2)了解黃錦的傳奇人生。

(3)這裏“累朝”說的是多少朝廷?“三達尊”是什麼意思?

“遊覽導航”概述黃尚書府位於西平路北段與打銀街之間,建於明代崇禎年間,為南京禮部尚書黃錦府第,坐北朝南,麵寬55米,進深77.5米,占地麵積4200平方米。門前石鼓一對,進門可見府埕。府埕北麵正中是府第中門,府內正座為三進廳堂,東西夥巷與包厝及正座連成一體,構成類似四合院縱向的連接式布局,曆經300多年風雨洗禮仍保存完好,1987年12月被列為潮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尚書黃錦黃錦生於1572年,卒於1654年,字軍無,號同庵,饒平人,居住在潮州府城。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登進士第,初在翰林院庶常任檢討,參加修製《神宗實錄》,因不肯與當朝魏忠賢同流合汙而不受重用。崇禎繼位後,很器重他。黃錦先是奉命祭南海,後又分別任侍講、分魈、禮闈、司業等職,修校《十三經》和《二十一史》。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黃錦任製誥副總裁時,清除閹黨,朝野稱快而升任禮部侍郎,兩年後因退清兵有功又升任禮部尚書。黃錦為官20載,清正廉潔,為朝野所敬重。72歲時因病告假建尚書府以頤養天年。

黃尚書府原府埕內建有一坊,北額書“累朝元老”,指黃錦曆經明熹宗、毅宗、福王、隆武、唐王、桂王6個朝廷。南額“三達尊”是說他的官職、氣節、長壽都為人所尊重。

四、王氏大宗祠

“遊覽指北”宗祠概貌→建築格局→照壁→石雕→嵌瓷→牌匾

“遊覽探究”我們將要參觀的是潮州唐宋前八賢之一王大寶的宗祠。這座宗祠並非建在其祖居的出生地,也非始祖地,而是建於潮安縣庵埠鎮仙溪村,這也許是仙溪王姓村民利用名人效應,以光宗耀祖。大家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其中有一處牌匾內容與潮州市區牌坊街一處專門為紀念王大寶而建的牌坊內容相同。在參觀中請探究下列幾個問題:

(1)王大寶最為難能可貴的精神是什麼?

(2)王氏大宗祠為何又稱“老虎祠”?

(3)“榜眼”、“秋台”牌匾與古城區裏哪處景物字刻內容相同?

“遊覽導航”宗祠概貌王氏大宗祠位於潮安縣庵埠鎮仙溪村,俗稱“老虎祠”,距離潮州市區約36公裏。始建於明朝,後倒塌荒廢,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址重建,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多次重修;1981年又由該村華僑捐資修建。宗祠為二進一拜亭,寬30.61米,深34.25米,左右配夥巷,祠前埕口寬敞,距門30餘米處有大型浮灰塑的麒麟照壁。祠堂的建築和裝飾比較講究,門前的石雕構圖美觀大方;屋頂的平脊和斜脊都裝飾嵌瓷塑,以古代戲曲為題材;屋簷的嵌瓷塑人物淩空飛出,栩栩如生;祠後進梁架結構油飾精美;拜亭單簷四垂,工藝考究。亭內“榜眼”、“秋台”牌匾是為旌表南宋名宦王大寶而立,該宗祠於1987年12月被列入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