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己略黃公祠(1 / 1)

“遊覽指北”門樓架構→石雕飾品畫→精美金漆木雕(圓雕、沉雕、浮雕、鏤通雕)→祠堂對稱構件風格

“遊覽探究”各位朋友,“潮州金漆木雕”是我國四大木雕流派之一,工藝年代久遠,現在我們就一起到義安路鐵巷參觀最具有建築木雕代表性的己略黃公祠,裏麵彙集了圓雕、沉雕、浮雕、鏤通雕等各種潮州木雕藝術手法,其中也可找到潮州藝人鬥法的實物例證。請大家在觀賞時特別留意,細心比對。

(1)了解己略黃公祠的建築布局。

(2)己略黃公祠突顯穩重端莊的氣派是什麼?

(3)在己略黃公祠裏,同樣的木雕題材為何出現了不同的表現風格?

(4)己略黃公祠為何能被有關專家譽為“潮州一絕”?

“遊覽導航”概述己略黃公祠位於市區義安路鐵巷,建於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是祭祀府城望族黃己略的私人祠堂。己略是號,名為黃鵬飛,潮州府城人,曾任廣西思恩知府。為建這座祠堂,黃姓族人不惜工本,請來潮州最有名氣的工匠精雕細築,其工藝精巧華麗,令人歎為觀止,1993年己略黃公祠被公布為全國近代優秀建築物,2001年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既具有清末潮汕民居建築的藝術特色,又以精美絕倫的潮州木雕裝飾藝術負有盛名。

建築特色己略黃公祠坐北朝南偏東20度,現有建築麵積550平方米,是一座二進祠堂,首進和後廳之間是天井,兩側有廊軒,後廳有抱廈,形成一個四廳相向格局的具有潮汕傳統特色的庭院式建築。祠堂外觀正麵是凹鬥門樓,門首橫額鐫刻“己略黃公祠”,背麵鐫刻“孝思維則”。由大門進入前廳,繞過屏風,就是天井,種有花草,擺設有花盆、蓮缸,養有金魚,營造出優雅、恬靜的環境,拜亭位於天井北端中央,連接大廳,顯得很氣派。大廳寬敞,懸掛堂匾“衍慶堂”。大廳中進為典型的“三木載五木瓜十八塊花坯”抬梁式梁架。最具特色的是瓜柱間用多層拱枋穿插托墊,具有穿鬥梁架特色。瓜柱與多層裝飾的拱枋相連,突顯祠堂穩重端莊的氣派。

精美雕刻己略黃公祠的雕刻技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門樓馬麵坡屋架有《封神演義》人物故事石雕飾品畫,人物造型生動,刻畫出古代西周時期的神話故事,結構嚴謹,渾然一體,令人讚歎;拜亭木載下的金漆木雕裝飾是祠堂最集中、最精彩的地方。內容以戲曲傳奇、民間故事為題材,如“水漫金山寺”,用連環畫形式再現白娘子與法海鬥法的壯觀場麵,人物造型逼真,蝦兵蟹將栩栩如生,用圓雕、沉雕、浮雕、鏤通雕的不同手法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製,形象地表現了多層次的複雜內容,是潮州金漆木雕的精品之作。又如18隻金漆木雕鳳凰,形態各異,傳神生動,騰躍飛翔,精雕細鏤,金碧輝煌。頭頂著梁還起著鬥拱作用,讓人產生一種梁架升騰的遐思,真是精美絕倫。祠堂大廳前門楣也有長卷式描金漆畫的《郭子儀拜壽》,唐朝文武官員到汾陽府向郭子儀拜壽的熱鬧情景躍然壁上。畫卷中間是故事中心情節,郭子儀夫婦坐於府中接受各官拜賀,場麵盛大,氣氛濃烈,人物傳神,勾勒纖細,形象逼真,充分表現出潮州金漆畫古樸渾厚和華麗輝煌的工藝特色,是一幅相當難得的民間工藝精品。令人驚歎的是祠堂兩邊木雕構件表現同樣的內容,卻出現不同的風格,如獅子和鳳等的形態,兩邊各異,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清代的潮州出現了木雕的“鬥藝”,在進行建築裝飾時,兩邊師傅用擋板隔斷,各自負責一邊的木雕製作,雙方都鉚足了勁,施展出看家本領,完工後再拆去擋板,看看誰的手藝更高明,於是就呈現出了相同題材的不同風格。

結束語己略黃公祠將辟為木雕展覽館。目前已收集一批潮州木雕精品。有古代專門供放皇帝聖旨的金漆木雕“聖旨亭”;有明代僅存的3隻“府樓猴”之一。據說,原潮州府衙正門鎮海樓有木雕“府樓猴”108隻,抓耳撓腮,形態各異,天真可愛,辛亥革命時被焚,絕大多數被燒毀。將來,我們在這裏就有望觀賞到琳琅滿目的木雕精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