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充分發揮政府投資誘導作用,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落後地區
落後地區的經濟開發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障礙,而巨額的資金需求單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籌措資金,積極吸引企業、金融機構、私人和外商甚至國際金融組織等參與到落後地區的經濟建設中來,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投資開發體製。而且多數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並非純公共產品,政府給予一定的投資是必要的,但沒必要獨攬投資責任,況且政府直接投資還存在投資效率較低的問題,因而比較好的選擇是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誘導作用,允許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落後地區的開發。例如,政府可以逐步放鬆對民間資本的準入限製,采取資助、合資、參股、控股等多種形式,吸引外部資金入股,多渠道興辦基礎設施。對於涉及國家安全、或者對國民經濟運行和百姓生活影響較大的基礎設施應由國家來控股,如鐵路和通訊設施等;對於其他一些次要的投資項目,政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決定是否控股,還是一般參股或少量參股,鼓勵多方投資者共同參與。有些領域,像交通運輸業,甚至可以完全引入市場機製,實行競爭性經營,如通過特許投標製度(Franchise Bidding),給予能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企業定期特許經營權,期滿後再進行競爭投標;還可以對跨區域基礎設施采取按區域劃分為幾個獨立核算的企業,通過展開區域競爭的辦法來提高基礎設施的供給水平。
為鼓勵國內企業、私人資本以及外商到落後地區來投資,實行以企業投資補貼為主的投資誘導政策是很有必要的。中央財政可以從預算內資金中拿出一部分,或從其他渠道籌措一定資金,專門用於向落後地區投資且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投資補貼、利息補貼、就業補貼等。接受補貼的企業需要滿足當地鼓勵的投資方向,如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產業、社會事業等領域,能夠為當地創造一定的就業機會,滿足國家規定的最低投資年限,並且要取得良好的投資效果。對於政府而言,隻需花費少量資金就可以把民間資金調動起來,發揮所謂“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尤其在經濟低迷時期,這種作用更加明顯。對於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民間資本而言,沒有利益的驅使,很難會到欠發達地區投向微利的行業或部門,而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將其資本利潤率提高到全國平均水平甚至是發達地區的水平,就會對其起到激勵作用,達到政府與企業“雙贏”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好國債投資在落後地區開發中的作用
政府投資不能光靠經常性收入,還要靠非經常性收入,如國債資金等。目前我國國債資金中除少部分用於還本付息支出外,大部分都用在了經濟建設上麵,這使得國債成為了政府投資的一項重要資金來源。在國債的數量和規模日益增大的今天,國債資金在不同地區和不同產業上的分布和調整,無疑會對區域發展格局產生一定的影響。
自1998年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來,國債的發行規模急劇擴張,對我國經濟增長起到了很大的拉動作用,並且國債的投資布局明顯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對區域調控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國債在中西部地區的投資還存在著投資方向過於單一、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影響了國債投資作用的充分發揮。為此,我們建議在以下方麵完善國債的區域投資政策,以充分發揮國債的調節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