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起國際性事件的最終結果是,10月23日,孫中山被釋放。10月24日,倫敦《每日新聞》用一整版報道了整件事情的經過,其中有關孫中山被釋放的過程的內容大意如下:
昨天下午5點,孫中山重獲自由。這是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勳爵進行營救的結果。在過去這些天裏,孫中山被強製關押在波特蘭大街上的中國公使館中。被關押者的朋友坎特利博士等人將這件事告訴了內政部長裏德裏爵士,後者與外交部(當時的外交大臣由首相索爾茲伯裏勳爵兼任)作了溝通。最終,英國首相嚴詞要求中國駐英大使立即釋放孫中山。在與北京電報溝通之後,中國公使館很快釋放了這名囚犯。
在下午4點到5點之間,中國公使館成為關注的焦點。使館門口和對麵的走道上聚集了一些人,而兩三位攝影師已經將照相機已對準了公使館的窗口。大家已經知道孫中山將要被釋放,都想一睹其風采。
最終,孫中山在倫敦警察廳賈維斯探長(Detective Inspector Jarvis)和政府代表的陪同下從後門離開。他立即成為人們熱切關注的主題。
孫中山被釋放之後,住進了他的朋友坎特利博士的家中。坎特利是香港西醫書院的院長,孫中山在醫學院學習期間與他成為了朋友。當天晚上,倫敦《每日新聞》記者對孫中山進行了采訪。兩個人有對話如下:
“對不起,坎特利博士還沒告訴我您代表哪家媒體?”
“《每日新聞》。”
“那麼,”孫中山臉上帶著微笑,“我將告訴你所有你想知道的東西。”
在說話的同時,他拿起了半張報紙,上麵有用墨水寫就的一行字,內容如下:
“這條訊息將告訴公眾,我,孫先生,已經被中國公使館綁架七天,並將從英格蘭偷偷運往中國處死。任何撿到這張報紙的人,請將它送到德文郡街(Devonshire-street)46號詹姆士·坎特利博士處,以期營救。”
報紙的背麵也寫了幾個字:“請看另一麵。”
“那就是你被囚禁時寫的?”
“是的。我把它扔出了窗戶。”
武昌革命爆發3個月之後,清王朝行將就木之時,《紐約時報》刊登的一篇報道說,中國公使館看守孫中山的獄卒喬治·科爾(George Cole)在了解這名囚犯的背景之後,曾經三次幫助他傳遞消息給坎特利。
可以確定的是,這起事件引發的輿論關注會讓孫中山進一步評估利用西方媒體的可能性。事實上,通過查閱西方媒體對孫中山的報道可以發現,1896年10月是一個分界線,在此之前,孫中山基本沒有出現在西方媒體的視野之中,而在此之後,他成為了西方媒體的寵兒。他們之間進行著一種雙贏的默契合作。西方媒體可以通過報道這位神奇的政治領袖而增加報刊的賣點,孫中山則借助西方媒體的資源宣傳其政治理念,並通過這種方式網羅同道。
在接受《每日新聞》記者采訪時,孫中山不失時機地向西方人解釋了“興中會”,展示了清朝政府的殘暴。
在前文提到的兩位在波特蘭大街與孫中山搭訕的人之中,有一位自稱姓唐。孫中山被關押之後,這位唐姓者曾去探望孫中山,並告訴他一個消息,如果公使館不可能將他活著偷運出境,就會先殺死他,然後在他的屍體上塗油以防腐,然後運回中國再度執行死刑。孫中山將唐姓者所言告訴《每日新聞》記者。
“對死屍執行死刑?”我忍不住驚呼。
“噢,是的。”孫中山回答說,“清王朝的懲罰不放過死者。”
“你是白蓮教成員嗎?”
“噢,不,那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組織。我們是一個新的組織,僅限於教育華人,他們大多數生活在海外。”
“你們組織的一些成員已經被處死了嗎?”
“是的,大約十二個。在清朝,他們砍掉一切冒犯清廷的人的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