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束縛無處不在!(1 / 2)

西方媒體掌握的信息是,清朝皇帝自幼便處在無處不在的束縛之中,生活毫無自由與樂趣可言。比如,《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如此講述皇子們的學習生活:

滿洲的皇子們自幼就在一套嚴格的教育製度下進行學習。他們在淩晨3點左右起床。先是上中文課,由一位有著“師傅”頭銜的導師進行監督。當皇室學生走進課堂並向導師行禮時,導師立即起立還禮。導師就座,課程開始。學生們拿出課本,擺放在導師麵前,然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並背誦課文。

這篇文章寫道,導師和學生在教學時,有太監在一旁侍候著。如果學生沒能學好,或理解有誤,導師會要求太監拿來教鞭,糾正學生的錯誤。每位皇室學生都有8位伴讀,他們與年輕的主子們學習同樣的課文。如果有必要更加嚴厲地訓誡少主們,導師會用教鞭抽打他們的伴讀。如果少主們的學習表現良好,伴讀也會受到導師的嘉獎。

如果某位皇室學生過於頑皮,不服導師管教,導師會命他自己打自己,實在沒有辦法了,就會把他帶到皇帝跟前。皇帝就會命一名太監擰他的臉。“同治帝幼時經常被太監擰臉”。

皇子們的文化課程主要是中文、滿文和蒙文。學習中文課的時間為兩個小時,然後是學習滿文課和蒙文課。“教授滿文和蒙文課程的導師的級別比中文課導師要低。他不能坐在椅子上等學生進來,而是必須出門迎接學生;學生不會先給他行禮,他必須先給學生行禮”。文化課上完之後,皇子們還得學習騎射、擊劍等體育課程。“年輕的皇子們的時間幾乎完全被智力或體力訓練占據,他們就寢的時間非常早。他們吃飯的時間很有規律,食量也頗有講究,他們不允許在吃飯時玩笑打鬧”。

除了學習,皇帝的飲食起居也都遵循著一套嚴格的製度安排。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阿爾戈斯報》刊登的一篇報道說,光緒帝每天淩晨2點就要起床。在3點的時候,他要梳洗完畢,接見群臣。從3點一直到6點,他要處理國事。他在早上9點左右吃早餐,在下午5點左右吃晚餐。

關於皇帝用餐的時間,《紐約時報》刊登的另外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記錄。大致是皇帝起床之後半個小時,即淩晨2點半左右,會簡單地吃點早餐。上午處理完政事之後,大概11點左右會吃第二次早餐。

至於皇帝的飲食構成,西方媒體的報道基本一致。比如,美國《斯克蘭頓論壇報》及《奧馬哈每日蜜蜂報》報道的內容皆如下:

每天擺在皇帝麵前的肉食達到30磅,還有7磅的肉湯。每天要定量供應一磅豬油和黃油。禦膳房每天要為他準備兩隻綿羊、兩隻雞、兩隻鴨。他喝的東西也有嚴格限製,牛奶由18頭奶牛專供,茶葉則每日準備75包。

這些內容很可能是翻譯自張廷玉、鄂爾泰編纂的《國朝宮史》一書。根據這本書的記載,皇帝每日膳食消耗的原材料大致包括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隻、雞5隻、鴨3隻、蔬菜定量,皇帝每日享用玉泉酒4兩左右,專供皇帝的奶牛有50頭,每日供乳在100斤左右,每日消耗茶葉75包。

供皇帝享用的飲食不可謂不豐富,但是,前述《阿爾戈斯報》刊登的文章仍將光緒帝稱為“不幸的君主”(unhappy monarch):

盡管宮中有很多太監和仆人,這個可憐的人可能是這個世上被伺候得最差的君主。每天的菜單在很長時間以前就寫好……時令蔬菜和水果至少在應時一個月後才會擺在皇帝的餐桌上……他非常喜歡美好的生活,偶爾會多吃幾口喜歡的菜肴,然而,根據每頓飯都在場的太醫們的意見,這道菜不會再被允許出現在菜單上。禦膳房的開支十分巨大,而皇帝卻隻能享有某種“幻想的酒宴”(Barmecide feast)。

文章提到的“幻想的酒宴”,是源自阿拉伯文學著名著作《一千零一夜》中的一則故事。這則故事的大意是:某個貴族家庭邀請一名饑餓的乞丐享用晚餐。他們在乞丐麵前擺滿了盤子,每個盤子都取了一個令人垂涎欲滴的菜名,但是,每個盤子中都是空的,並沒有盛任何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