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遇到過一個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的朋友,年齡真就不大,腰腿疼痛難忍,一直牽扯到右足跟,不敢坐,也不敢躺,隻能側著身子對付。為了證明師傅的絕活,我哪都沒碰,隻給他重重地刮了一下屁股,當時他疼得嗷嗷直叫,結果痧一出即刻是煙消雲散,除了屁股以外一切恢複正常。雖然屁股是火燒火燎,但他還是驚喜萬分。其實我也暗自稱奇,這真是一物降一物,鹵水點豆腐。
你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屁股太大,我們對髂骨又不是很熟悉,一時半會找不著。還記得打針時,護士瞄準的地方嗎?再往上一點就是啦。這裏麵住著臀上皮神經,有人已經捷足先登了,將此處命名為“小野寺點”,但隻聲明是治胃痛的良穴,真是有些大材小用了,我看應該叫“地宗穴”那才貼切。名可名非常名,叫什麼都無所謂,關鍵是知穴善用。這四大寶貝可神通得很,風濕骨痛一律不在話下,在這裏也就不一一羅列,隻要是四肢、胸和腰的事全辦!這把大家也認識了,剩下點感情方麵的事,自己就慢慢培養吧。
4.一加一可以等於二,也可以大於二
感情要是一深,還有啥事辦不了,後背這塊風水寶地,你要是混明白了,肯定是前途無量,哦不!應該是前途無病。你看這有管鼻子通氣的,有管咬牙切齒的,對了還有管打嗝順氣的。
這個地方也挺特殊,應該在魂門附近,手握拳往後一背,拳峰正好能頂到第十一和第十二根肋骨活動的部分,就在這兩根肋骨的中間,按中時有明顯酸痛感連帶臂膀,同時立刻打嗝。不論左右按哪邊都行,但右側相對左側要調皮一些,腳氣淤滯、胃脹嗝滿時,這一側會酸痛至極,甚至不敢掐捏扯拽該處的表皮。當然了痧一出兩天也就恢複了。刮的時候,可以順著肋骨的走向,最好從肩胛骨的邊緣,所謂的膀縫處,從附分穴開始刮至魂門穴,再順肋骨走向一刮到底。由於這兩個位置一個屬於肝區,一個屬於脾區,作用肯定會有區別,但意義卻同樣的重大。
牽一發則能動全身,何況咱們現在調和的是整個後背。有時候我就在想,後背這麼重要,如果能移到前麵來那該多好,想怎麼刮就怎麼刮,想咋按就咋按,再也不用去麻煩別人了。可轉念又一想,這樣雖然是方便了,人和人的關係也就疏遠了不是。在家裏麵晚輩能通過刮背來敬養一下長輩,何必非得要舍近求遠,去追求送花、祈福那些形式上的孝道,簡簡單單成就了一家人的健康大業,不是至吉至善的事嗎?所以就別再猶豫了,拿起刮板實實惠惠地開始吧!
介於刮痧友好的操作性,你完全不用去浪費時間,研究什麼虛實補泄。對身體健壯的年青人可以用點勁,刮的同時也相當於按摩了,對老弱婦幼就要輕一些了。刮肌肉撥筋時,刮板可以立成90°直角,刮脊柱等凸骨時,刮角保持在45°就行,就這麼簡單。體力允許就多刮幾下,以受者的感覺良好為度,要板隨手動,手隨心走,心板合一。配合上按法,分完了筋再挫挫骨那可就全齊了。
鬆骨高手能讓你的每個骨節發出清脆的響聲。我有一個YN景頗族的朋友,就掌握著一套嫻熟的鬆骨手法,不可思議的是這技藝既不是名師傳授,又不是典籍中藏,僅僅是孩童時相互的遊戲,但給我感覺卻是招招中穴,頗有其獨到之處。鬆骨之術如被借鑒融入到按摩的手法當中,再一起作用於後背,一定能產生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奇效。
我們的脊椎一共由26塊形狀各異的椎骨借助於椎間盤和關節上下銜接而形成,是一條能夠向四麵八方彎曲並可以左右旋轉的軀體運動中央樞紐,共有三條長韌帶和椎間的一種短韌帶即黃韌帶固定保護。分毫的差錯都會影響到你走路時的風度,這其中的12塊胸椎則構成了脊柱四個生理彎曲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經常伏案工作,愛含胸駝背的人,過度的彎曲產生向後的張力就會影響到胸椎的生長,容易誘發形成骨刺和骨質增生。其實它倆是一回事,所以經常疏理一下胸椎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可以用兩手的掌根延大抒穴這一行依次逐節按壓至肝膽俞穴,注意使用的力量是作用在脊椎的橫突和肋骨根部。要想聽到令人滿意的爆竹聲,光用蠻力可不行,必須上下配合默契。被按的人要放鬆,保持深度呼吸,不能憋氣,施術者更要把握好呼吸的節奏,待受者向外呼氣時柔和頓壓,當按到脾俞時胸段向外的彎曲即將結束,力量隨之放緩。手法不必拘泥於形式,靈活掌握平衡發力。
脊椎的鬆理方法還有很多,象提腿正推法,壓胯推肩法,這些在一般的推拿書上麵都應該可以找到。學問學問就是想學然後問一下這麼簡單,沒什麼了不起的,學海無崖需要的是你的興誌所在。中醫更不例外,也是一層薄薄的窗紙,一桶即破,做為核心條件的那根手指,就是多問幾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