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平衡減持(1 / 2)

第七章平衡減持

1.想不想弄幾個鬼來給你推磨

圖書管理員這時一定很惱火,“你一會弄點解剖學,一會弄點診斷學還不夠,又來哲學啦!待會再整點經濟學,你到底想讓我把這本書放哪呀?”

我看就放到修理類吧。剛開始我打開的是人的身體,現在要打開的是人的精神,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找出病根恢複平衡。

為了不讓脂肪堆積成災,我們發明了一種財富的替代品——鈔票。

在社會生活中,錢不是萬能的,可在商品經濟社會中,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有錢能使鬼推磨”,夠厲害吧!不過“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也是客觀現實,那錢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我說錢就是一種紙,一種能夠讓細胞異常活躍的特殊紙張,就連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也意料不到紙能派上這麼大的用場,當時他可是隻想換幾個麵包來著。好極了!這也就是說隻要你能做出鬆柔可口的麵包來,就可以提前上兩千多年在漢代就使用上奢侈的紙張。

現在可方便多了,你可以還像在漢朝一樣把麵包做出來,先換成錢,想什麼時候花,就什麼時候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完全不必非得在麵包變質之前找到蔡經理換紙了。對!漢朝已經早就出現了紙幣,也好象還沒有麵包。好了!隻要當你感覺到物質交換變得異常方便的同時,你已經進入了細胞與母體之間的物質平衡交換係統,開始了永不停息的經濟循環。

2.永遠都別想看住你的麵包

抱歉!我不是一個經濟學家,我也並不對彙率變化的得失感興趣,我隻關心屬於我們自己的麵包是怎麼參與這個經濟循環的。好吧!就讓我來扮演母體,你來扮演細胞,這樣會更直觀一些。

首先你擁有製造麵包的能力,我做為母體便提供給你一切能夠生產麵包的外部條件,包括能源、原料、設備、場地及軍隊以絕對確保你和麵包的安全。

開始吧!你第一次做出了10個麵包,當然了你在做的時候已經吃得很飽很飽,10個麵包對於你來說屬於剩餘價值。這時候我們坐到了一起,根據麵包的成本、工時以及市場行情議定了一個成交價格,每個麵包1塊錢。然後我把印有“一塊錢”字樣的10張鈔票送給你,你把10個麵包交給我,細胞與母體的經濟天平達到了一種通貨平衡。

兩天以後,這種平衡發生了一些變化,母體消耗掉了9個麵包,包括我吃、軍隊也吃,反正我隻剩下了1個麵包,顯然兩天前的平衡已經不複存在。而你這時又生產出來10個麵包,於是我們繼續商量,我告訴你麵包增值了,漲到了10塊錢一個,你願意接受嗎?我相信隨便叫來一個做麵包的,他都會高高興興地把10個麵包交給我,我隻須再印10張鈔票,把“1塊錢”的字樣換成“10塊錢”就OK啦。

如果沒記錯,現在你手裏已經有110元錢了,我有11個麵包。按市價天平又恢複了平衡,即使你想把錢全換成麵包也完全可以。可是兩天以後,同樣的情況再次出現,我隻有把麵包的價錢漲到100元每個,才能實現一個新的平衡。

你手裏拿著1110元錢,而我手裏拿著12個麵包,我猜你永遠都不會問我前麵的18個麵包到哪裏去了。因為你關心的是現在麵包的成交價格,自然是越高越好!你還會非常欣慰地對自己說,以前辛辛苦苦幹上兩天才賺10塊錢,如今能賺1000塊,真幸福啊!

我想說的是,你感到的這種幸福完全來自母體與細胞間的平衡,跟錢一點關係都沒有,你不承認的原因是從來都沒把手裏麵1110元錢拆開過,不然你就會發現很多問題。

第一次賺來的10塊錢的份量其實最重,它等同於10個麵包的價值,但現在用它卻連一口麵包都買不來了,有人不負責任地管這叫“通貨膨脹”,我管這叫“平衡減持”。

3.想平衡手裏就別拿那麼多啦

一提到“通貨膨脹”這幾個字,人們總會表現出深惡痛絕談虎色變的樣子,以為自己的剩餘價值被國家、政府無償地剝奪了,於是便生出脫離母體的想法,就是沒想一想,一個細胞若是離開了母體會怎樣。

你還想不想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如果想,就還得進入另外一個母體,去加拿大、去英國、去澳大利亞、新西蘭還是美國,哪都行,挑最好的,不過記住,無論到哪兒,你都得把麵包交給收留你的人,因為你永遠都是一個細胞,就注定要與母體保持一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