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平衡減持(2 / 2)

假如你我到了一個不要你麵包的國家,那你還有必要去嗎?假如你找到了一個不漲價的國家,麵包一天比一天便宜,那做為一個生產商,你還能受得了嗎?你還能有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嗎?

同樣當你在使用體內細胞所釋放的能量時,還用跟細胞商量嗎?

“兄弟,你的產品我願意高價收購”。

那你可就有活幹了。而我們人類的140億個腦細胞就偏偏為我們設計出了一種能夠加速釋放能量的催化劑——錢。我自己首先得承認,我需要錢,要不然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樣去更多地釋放能量。但錢的催化作用的確是讓不少人蒙了,以至於忘記了“最初的方向”——該怎麼活著。遺憾地告訴大家,在下曾經就是其中的一個。現在看看以前用麵包換來的錢,不就是一張張的紙嗎?那麼將來再來看今天手中的錢又是什麼呢?

此處應該有反對聲。吾言未既,便有笑於觀者曰:花光不就結了。

這我也不是沒想過。首先,在你認為自己還有0.001%的機會在明天早上依然會醒來時,就不敢把錢花光。其次,把錢全部換成物質,也並不證明就都屬於你了。和珅的東西多不多?富可敵國呀!最終的所屬權不還是母體的嗎?誰都一樣,就算讓你千金散盡玩命地消耗,你能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家有房屋千萬間,睡覺隻需三尺寬。千萬間房子看起來是不錯,可你總不能都讓它空著,怎麼也得雇些人來看著吧,累不累?所以說當細胞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後,多餘的脂肪就會變成累贅,母體有義務幫助細胞“減持”,以達到一種有機的平衡。

而我們又區別於其他的低等動物,小貓、小狗是為腹不為目,一個人吃飽了全家都不餓,有就吃,沒有就拉倒。我們則是為目不為腹,為了滿足這雙眼睛想方設法地去抵禦“平衡減持”,並口口聲聲打著“規避風險”、“保值理財”的旗號紛紛去買金、買銀、買古董,去購置物業地產,投資股市,忙得是不亦樂乎。結果保值了嗎?風險沒了嗎?真正的風險正是瞎折騰給你帶來的不可預計的損耗。

4.能不能比老鼠看得更遠一些

本來就沒什麼風險,自己卻偏偏去找風險、製造風險,何苦啊!如果你現在的確存在處理剩餘價值的煩惱,那我告訴你,真正保值的辦法是有一個,變有形投資為無形投資。

把錢花在教育上,情感上和健康上。

無疑學習是人類發展的基礎,人類的認知是無限的,而我自己的認識永遠是有限的。剛開始我還沒這麼認為,直到有一天,兒子跟在屁股後麵不停地問:“為什麼?”我才意識到自己怎麼什麼都不知道。

求知欲望讓我們很早就學會了說為什麼,這是因為人類區別於其他哺乳動物,而知道通過學習可以為母體釋放出更多的能量。莘莘學子到大學畢業,不算學前班和留級至少要在學校裏待16年,十六年寒窗苦讀,“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反正在不會做麵包之前,你就得學習,目的就是為了會做麵包。

小時候根本不明白這些,畢業了以為這回可解放了,可算自由了,再也不用學習了。其不知學校裏隻有一個考場,而當真正去麵對母體的時候,才發現到處都是考場。顯而易見,一個無知的人很難釋放出什麼能量,就算弄出來點,母體也不會感興趣。反之,母體所給予的他也不會懂得如何去接受,真是不識書中言如玉,技不如人方恨遲,情急之下隻好現學現賣。

如果我們把第一次用麵包換來的一部分錢,投資於對自身的教育,對後代的教育,麵包就會越做越好。世代相傳下去,當人們對你的麵包產生依賴的時候,也就證明與母體建立了穩定的平衡關係。細胞釋放能量的能力越來越大,母體給予的營養成份也就越來越多。技術的保值才是財富真正意義上的升值。

我們的百億腦細胞可正可邪,他們既然一高興能把上百噸的火箭送上太空,回過頭來把隻有百八十斤的你送進地獄不是易如反掌嗎?他們的何去何從完全取決於人的本性,本性本善,如果不教就會變性為惡。有的人雖然並沒有變惡,但是明白的道理還趕不上一個三歲的娃娃,視力所及連一隻老鼠都不如。老鼠還能看見一寸半寸的,而他隻能看見眼前的蠅頭小利,再舍不得花點錢去學習學習,恐怕以後就要變成有眼不明、有形無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