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深度解讀
每天8杯水的由來
人體每天需要2000毫升(8杯水)的說法最為常見和流行。這一數字是怎麼估算出來的呢?
一般情況下,機體每天約損失2500毫升水,包括:腎髒排尿1500毫升+皮膚蒸發500毫升+肺呼出350毫升+糞便含水150毫升。為了補充這些損失的水,每天應該補充2500毫升水。不過,由於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後也會生成水(即內生水),每天約生成500毫升,所以隻需要再喝2000毫升水就可以了。
這一估算方法的缺點是忽略了食物(如蔬菜、水果、湯粥、主食等)中含有的水分。
每天應至少喝1200毫升水
根據準確的分析,每克蛋白質代謝產生的水為0.4毫升,脂肪為1.1毫升,碳水化合物為0.6毫升。普通成年男性每天大約攝入75克蛋白質、70克脂肪和300克碳水化合物,按此計算,每天的內生水約為300毫升(75×0.4+70×1.1+300×0.6=287)。而每天攝入的食物大概可提供1000毫升水。所以每天應飲水1200毫升(2500-300-1000=1200)。
根據上述分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給出了我們這樣的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飲水1200毫升(約6杯)。”
實踐指導
“1200毫升”並不是最佳值
每個人攝入的食物並不完全相同,而不同的食物其含水量也不同,每天通過攝食獲得的水分含量變化也很大,食物的幹稀對含水量有很大影響。因此,“1200毫升”不是絕對準確的數值,而是“最少”飲水量,但不是最佳飲水量。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飲食結構、代謝水平,以及濕度、溫度等外界因素判斷出正確的飲水量。
給飲水定一個“行程表”
指南提要
飲水時間應分配在一天中任何時刻,喝水應該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1杯)。一次性大量飲水會加重胃腸負擔,使胃液稀釋,既降低了胃酸的殺菌作用,又會妨礙對食物的消化。
專家深度解讀
飲水時間很重要
早晨起床後適量飲水,可補償夜間水分消耗,對預防高血壓、高脂血症、腦血栓等疾病有一定作用;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3點左右飲水,可補充由於身體活動、出汗、排尿等排出的水分,體內蓄積的廢物也會被順利“搬運”出去;晚上8點左右飲水,可以稀釋血液,加速血液循環。另外,三餐後也可以適當飲水,最好在餐後半小時再喝水,以免稀釋胃液,影響消化。
1.起床1杯水 清晨可以說是一天中補充水分的最佳時機,因為清晨飲水可以使腸胃馬上蘇醒過來,刺激胃腸道蠕動,預防便秘。更重要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睡眠,血液濃度增高,這個時候補充水分,能迅速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讓人神清氣爽,恢複清醒。
2.睡前1杯水 人體在睡眠過程中會自然發汗,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一定的水分及鹽分,這就是為什麼早晨起床會覺得口幹舌燥的原因。因此,最好在睡前半小時補充適量水分、電解質,讓身體在睡眠中仍能維持平,同時也能降低尿液濃度,防止尿路結石的發生。
喝水行程表
早晨6:30
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身體開始缺水,起床之際先喝杯水,可幫助腎髒及肝髒解毒。別馬上吃早餐,等待半小時再進食,讓水滲入到每個細胞,進行充分的新陳代謝,這非常重要!
早晨8:30
早晨的時間總是特別緊張,情緒也較緊張,身體容易出現脫水。所以到辦公室以後,先別急著泡咖啡,給自己來杯白開水吧!
上午11:00
在工作的時候,特別是夏天在空調房裏呆久了,一定要趁起身活動的時候再給自己倒杯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有助於緩解緊張的工作情緒!
中午12:50
用完午餐半小時後,喝一些水,但不要選擇碳酸飲料或咖啡等能量飲料,“無味的水”能增強消化功能,不僅對健康有益,也能助你維持身材。
下午3:00
以1杯礦泉水代替咖啡,除了補充在工作學習中流失的水分,還能使頭腦更清醒。
下午5:30
下班離開辦公室前,再喝1杯水。有減肥計劃的人,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多喝幾杯,增加飽腹感,在吃晚餐時自然不會暴飲暴食。
晚上10:00
睡前半小時再喝上1杯水,這樣就能保證每天充足的水攝入量了。不過別一口氣喝太多,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導致浮腫。
實踐指導
老年人飲水的最佳時間
睡前宜適量飲水 老年人在入睡後可能會出現血液黏稠度升高和血小板凝聚,體內容易形成血栓。老年人睡前飲水,對預防腦血栓、高脂血症等很有幫助。
半夜飲水很重要 老年人由於腎髒收縮功能減退,夜間尿多,使體內排水增多導致缺水。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來說,因血管內膜發生變化,血液黏滯度偏高,易引發缺血性腦中風,夜間缺水更加大了這種危險。因而,半夜飲水很重要。
起床後飲杯水 老年人在睡眠時,因排尿、出汗、呼吸等使體內相對缺水,導致血液濃縮、機體代謝廢物蓄積。起床後飲杯水,可促進血液正常循環,從而預防高血壓、腦血栓等疾病的發生。另外,還有助於肝髒的解毒以及腎髒、內分泌功能的改善,可提高免疫功能,有助於預防感冒、咽喉炎、關節炎等。
什麼樣的水是好水
指南提要
目前,我國居民的飲用水主要有:自來水、純淨水、人造礦化水、礦泉水和天然水。但白開水才是最符合人體需要的飲用水。
專家深度解讀
常見的飲用水
我國居民日常飲用水的特點和不足。
1.自來水 最普遍的生活飲用水。它取自天然水源,經過一係列的淨化、消毒輸送給用戶。它最大的問題就是消毒時通常會加入氯,使水的味道充斥著濃濃的氯味,另外在輸送過程可能會造成二次汙染。自來水經煮沸後就是我們常喝的白開水。
2.純淨水 是指通過提純、淨化得到的不含雜質的水。其優點是避免各類病菌入侵人體,能有效安全地給人體補充水分。但純淨水在過濾有害物質的同時,也去除了鉀、鈣、鎂、鐵、鋅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長期喝這樣的水可能造成人體某些必需元素的缺乏。
3.礦物質水 是通過人工添加礦物質來改善水的礦物質含量。這樣的水雖然增加了礦物元素,但是這種礦物質在人體的吸收利用情況並不明確。
4.礦泉水 是指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或人工開采所得到的未受汙染的天然地下水經過過濾、滅菌罐裝而成。礦泉水含有一定的礦物質,對人體生理功能具有積極的作用。
白開水是最符合人體需要的飲用水
河水、溪水、井水等在未經過濾、消毒、煮沸之前都是生水,這些水可能會不同程度地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等,因此不能直接飲用,否則可能會引發胃腸炎、寄生蟲感染等疾病。
自來水煮沸後就是人們常喝的白開水,它是最經濟實用的首選飲用水:通過煮沸,進一步殺滅了水中的細菌等汙染物,使水質得到改善,還能保留原水中的礦物質。
科學飲用白開水
1.水沸後3分鍾才能飲用
自來水並不是燒得越開越好,水燒沸後3分鍾才能飲用。自來水中含有殘餘的氯,若與水中有些汙染雜質相互作用會形成鹵代烴、氯仿等致癌物。研究證明,這些有害物質與水溫變化及沸騰時間密切相關。水沸騰持續3分鍾後,鹵代烴和氯仿含量會顯著下降,此時才是安全的飲用水。
2.過夜的開水不要喝
久置的開水所含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大大增加,它與體內血紅蛋白結合後會妨礙血液正常的運氧功能。而亞硝酸鹽在胃酸作用下,會與蛋白質的分解產物生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質。所以,開水最好當天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