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管住嘴、邁開腿=健康體重(3 / 3)

運動量並不是越大越好

高強度和大運動量的運動,不管運動項目怎樣,對健康來說都是弊大於利。有資料顯示,職業運動員的平均壽命是51歲,低於人群平均壽命。所以,為了健身和養生的體育鍛煉,並非是運動量越大越好、運動強度越強越好、運動時間越長越好。尤其是老年人以及體弱多病者,不宜從事劇烈的體育鍛煉與活動。

判斷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習慣和工作性質不同,在選擇運動的時間、內容、強度和頻度時也應該不同。體質差的人,活動量可以少一些,體質好的人,可以增加運動強度和運動量。一般來說,健康人可以根據運動時的心率和感覺來判斷運動強度是否合適。一般成年人做運動時,其心率(次/分鍾)不宜超過170減去他的年齡。假設你是30歲,那麼,你運動時的心率就應控製在140次/分鍾左右。另外,當你做中等強度運動時,感到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且微微出汗和氣喘時,則說明這個強度和運動量適合自己。

實踐指導

家中健身的注意事項

1.做適合自己的運動。不要盲目效仿他人,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2.運動環境和服裝準備很重要。良好的環境能促進運動順利進行,而寬鬆舒適的服裝和運動鞋也必不可少。

3.做運動或鍛煉前,要進行熱身。舒展運動可以幫你避免肌肉拉傷,同時有助於接受高強度訓練。

4.健身切忌過度。感到不適應馬上停止,一次做多種高強度運動不利於身體健康,且容易出現扭傷、拉傷等現象。

5.健身後的恢複動作一定要做。進行完高強度的健身後,一定要做適當的舒展、放鬆運動,這些過渡運動能幫助心髒、肌肉更好地恢複到正常狀態,避免強運動後的乳酸堆積導致的渾身酸困。

鍛煉貴在循序堅持

指南提要

鍛煉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鍛煉的人如果停止鍛煉,一段時間後機體的血糖調節能力就會下降,幾個月後心髒功能就會明顯降低。因此,鍛煉要長期堅持。

專家深度解讀

鍛煉可以隨處進行

一些白領和公務員工作繁忙,平時很少專門進行體育鍛煉,更不要說堅持這種鍛煉了。其實,鍛煉隨時都可以進行。上下班、外出甚至是在家或單位,隻要我們有鍛煉的意識,就一定能抓住任何可能的鍛煉機會。上下班坐公交車時可以提前下站,以步代車;在工作間歇做椅子操或徒手操。總之,時間是擠出來的,再忙,也能抽出時間來安排活動。缺少時間,不應成為拒絕運動的理由。

隻有養成多活動、勤鍛煉的習慣,健康才能持久。

運動應該循序漸進

如果平常體力活動很少,開始鍛煉時,活動量不應過大,每天快步走15~20分鍾即可。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應該逐漸增加。如果有一天感到以前常做的運動做起來吃力時,要麼是身體的一時不適,要麼就預示著體內存在潛在的疾患。這時不要強迫自己繼續運動,最好的方法是減慢運動或停止運動。

從某種程度上講,運動量是練出來的!剛開始,可能你還會因為20分鍾慢走而氣喘籲籲,但隻要堅持下去,1個月後,可能30分鍾的快走對你而言也是小菜一碟了。

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

要記住,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你。患有高血壓、青光眼的人,就不適合遊泳;而患有關節炎或骨質疏鬆症的人,就不應選擇登山和遠距離的快步行走,以免加重膝關節的磨損。對一般人來說,騎自行車、快走、打太極拳、做瑜伽等,比起登山、劃船、遊泳、練器械可能更容易做到持之以恒。

實踐指導

健身運動堅持到底的好方法

1.找個健身夥伴:和別人一起健身會比獨自一人時更努力。

2.隨“季”應變,改換運動項目:可以隨著季節的變換,而變換健身項目——夏天遊泳,冬天滑雪。

3.快樂才是運動的理由:不要去計算你的運動究竟燃燒了多少脂肪,或是鍛煉了哪塊肌肉,而是想一想你是否從運動中收獲了友誼、掌握了新的技巧、比以前更開心。

4.讓健身成為一種習慣:把健身作為日程安排上的重要項目,如果能將健身跟吃飯一樣變為一種生活習慣,你會發現堅持起來其實不太難。

5.給自己一個“偷懶”的機會:偶爾降低運動強度,算是對自己堅持鍛煉的一種獎勵。抽出一天將原來的每天走1小時改成40分鍾,這種策略對於堅持運動非常有效,你會發現其實鍛煉也不是那麼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