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控油限鹽,打造清淡膳食(2 / 3)

選擇合理的烹調方法,控製總用油量,多用蒸、煮、燉,少用溜、煎、炸,以減少烹調油的攝入。此外,盡可能減少在外用餐的機會,克製自己對炸薯條、炸雞翅等油膩食物的購買欲,選擇菜肴時要盡量清淡。

實踐指導

油炸食品,淺嚐輒止

油炸食品雖然美味,但不宜多吃。因為食品經過油炸,吸附了大量的油脂,能量會顯著增加。除此之外,油炸食品也存在安全隱患。富含澱粉的食物,如麵粉類和薯類食品,經過油炸,不但食物中的營養素遭到破壞,還會產生丙烯酰胺等有害成分,而丙烯酰胺已被確認是一種強致癌物。

還需要注意的是,小攤小販出售的煎炸食品也不宜多吃。因為這些食品通常是用反複利用的老油烹製的,而它對人體的危害更大:油脂在煎炸過程中,隨溫度升高,黏度越來越大。當溫度高達250~300℃時,分子之間會發生聚合作用,產生對人體有害的聚合物。此外,油在高溫下會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在高溫下氧化生成丙烯醛。丙烯醛對組織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使人產生頭暈、頭痛等症狀。

不受歡迎的反式脂肪酸

指南提要

反式脂肪酸攝入量多時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性。還有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可幹擾必需脂肪酸的代謝,可能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及神經係統健康。

專家深度解讀

反式脂肪酸,是以植物油為原料,通過部分氫化處理所產生的油脂,如人造黃油、起酥油等。事實上,當我們在家裏高溫油炸食物時,也會形成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變身術

反式脂肪酸味道香濃、口感誘人,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的優點,用其加工的食品穩定性好、保質期長、耐儲存,因此,常代替豬油、牛油和奶油,添加在許多加工食品中。市麵上許多食品如巧克力、糖果、薯片、爆米花、冰淇淋、餅幹、炸雞塊、咖啡伴侶等,都或多或少的含有反式脂肪酸。

加在點心的起酥油,加在蛋糕中的人造黃油或人造奶油,加在巧克力中的代可可脂,其實都是反式脂肪酸。因此,消費者在超市購買加工食品時,應該仔細觀察外包裝上的配料表,要注意識別。除標有起酥油、人造黃油、人造奶油等之外,凡是有“精製”、“精煉”、“氫化”、“氫化油脂”、“植物黃油”、“植物奶油”等字眼的產品,都表示含有反式脂肪酸,應盡量少買、少吃,或幹脆不買、不吃。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有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攝入過多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從而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性。還有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可幹擾必需脂肪酸代謝,可能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及神經係統健康。

由於膳食模式不同,我國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低於歐美等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越來越西化。吃洋快餐的兒童以及習慣在下午茶時間吃一塊奶油點心的白領們,其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勢必超出推薦量。這也是這一類人群發生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的比例高於正常人群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踐指導

遠離反式脂肪酸,遠離這些食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想遠離反式脂肪酸就必須遠離這些食品:人造奶油、人造黃油;方便麵、薯條等油炸食品;餅幹、曲奇、起酥麵包、爆米花等烘焙食品;椰子粉、咖啡等速溶食品;花生醬、巧克力醬等油脂加工食品。

這些食品都有可能是用含氫化植物油的油脂製作而成。

提供鹹味的鹽

指南提要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它給我們的表麵感覺是“鹹”。氯化鈉中的鈉元素是我們體內不可缺少的一種化學元素。

專家深度解讀

鹽,一種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鹹味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基本味,有“百味之主”之稱。鹹味能解膩、提鮮、除腥、去膻,能突出原料中的鮮香味道。普通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根據來源的不同,可分為海鹽、井鹽、池鹽、岩鹽等;根據加工工藝不同,又有粗鹽、精鹽之分。

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是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鹽是人體生理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鹽吃得過少,將影響人的正常生長發育,而食鹽過多也將會導致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