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蔬菜、水果一個都不能少(2 / 3)

個性十足的水果

指南提要

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較蔬菜多,有機酸也比蔬菜豐富。有機酸能刺激人體消化腺分泌,增進食欲,有利於食物的消化。水果含較多的果膠,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還能與腸道中的有害物質如鉛結合,促使其排出體外。

專家深度解讀

不同水果,個性脾氣不一樣

世界上的水果品種繁多,不同的水果個性和脾氣也不一樣!有的性寒,有的性溫;有的酸,有的甜;有的富含維生素C,有的富含礦物質鉀;有的滋陰潤肺,有的美容瘦身。

具有滋潤作用的水果適合秋季幹燥食用,如蘋果、香蕉等;具有解暑利水的水果適合夏季食用,如草莓、梨等;消化不良、高血壓者,可多吃山楂、橘子等;失眠者可以多吃桂圓、荔枝、大棗等。

根據體質選水果

人的體質有寒熱虛實之分,水果也有寒涼、溫熱、甘平之分。先認識自己的體質,再配合相應性質的食物,才能達到保養身體之效。

寒體質的人,基礎代謝低,容易出汗,喜歡熱飲熱食;熱體質的人,基礎代謝高,容易口渴舌燥,喜歡冷飲涼食。

水果根據屬性,一般分為溫熱、寒涼、甘平三類。溫熱類水果包括大棗、桃、桂圓、荔枝、菠蘿等,體質燥熱者應慎食此類水果;寒涼類水果包括柑橘、香蕉、雪梨、柿子、西瓜等,體質虛寒者應慎食此類水果;甘平類水果包括葡萄、木瓜、枇杷、山楂、蘋果等,此類水果適宜於各種體質的人。

任何一種水果吃太多,身體都會受不了。均飲食不僅要注意“質”,也在乎“量”,所謂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實踐指導

位於“水果金字塔”之尖的獼猴桃

獼猴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鉀、鎂、纖維素,其中的鈣含量是葡萄柚的2.6倍,蘋果的17倍,香蕉的4倍。研究顯示,獼猴桃被認為是營養密度最高的水果,每天吃2顆獼猴桃,可補充身體中的維生素C,增強人體對食物的吸收力。獼猴桃中的有機酸能促進腸胃臑動,預防便秘。

水果製品不能代替新鮮水果

指南提要

果汁是由水果經壓榨去掉殘渣而成。但這些加工過程會使水果中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發生一定量的損失。幹果是將新鮮水果脫水而成,維生素損失較多。因此,水果製品不能代替新鮮水果,應盡量選擇新鮮水果。

專家深度解讀

時下流行喝果汁,很多家庭開始在家裏自製果汁。不過,在自製果汁時,很可能由於方法不當而導致營養物質的流失,失去新鮮水果原有的營養功效。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能吃水果的情況下還是吃水果為好。

喝1杯純果汁相當於吃3個水果

果汁裏含有較高的糖分,能提供碳水化合物與能量。1個水果大約能榨出60毫升的果汁,要榨1杯200毫升的果汁需要3個水果。因此,果汁濃縮了新鮮水果的能量,1杯果汁相當於1盒軟包飲品的能量。

水果是固體食物,吃後容易產生飽腹感;而果汁是流質,就算喝兩三杯可能還沒什麼感覺,這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攝入過多糖分。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喝果汁使人發胖的原因。

學會榨果汁

大多數水果都含有鉀、葉酸、維生素C、纖維素等營養成分,因此水果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保健食品。但是,在榨果汁時,榨汁機的刀片會破壞水果的細胞結構,使水果中的多酚類物質和酚氧化酶短兵相接,加速多酚類物質的氧化分解。因此,通過榨汁機打出來的果汁,水果中原有的抗氧化性大大減少。再加上有些時候,將喝不完的鮮榨果汁放入冰箱保存,這樣會使果汁中的維生素C等被氧化破壞得更多。

在鮮榨果汁時,人們常常為了口感而濾去果渣,這樣我們從水果中攝入的纖維素和礦物質就損失了大半。為了得到“原汁原味”的營養果汁,最好保留果渣。

喝果汁,請適可而止

果汁由於其口味甜美多變,備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女性和兒童。但經常大量飲用果汁可能會患上果汁綜合征,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果汁是一種酸性食品,其中的果糖會影響人體對鐵、鈣等元素的吸收。人體缺鐵會導致貧血,人體缺鈣會導致骨質疏鬆。

另外,長期喝大量的果汁還會讓瘦人更瘦、胖人更胖。果汁所含有的營養成分不完全,兒童長期飲用,會影響食欲及正常的飲食,結果就是越喝越瘦;對於成年人,過多果汁隻會增加過多的糖分攝入,使人越來越胖。

同理,果脯是由新鮮水果糖漬而成,在加工過程中維生素損失較多,含糖量較高;而幹果則是新鮮水果脫水而成,維生素損失也較多。

因此,水果製品不能代替新鮮水果,應盡量選擇新鮮水果。

實踐指導

果凍營養價值並不高

很多家長都認為果凍營養豐富,可以代替水果。但事實恰好相反,果凍不僅不能代替水果,而且如果經常食用,還會給孩子的健康和生長發育帶來不良影響。

目前市售的果凍並不是直接用水果製成,而是用瓊脂、明膠等增稠劑加入少量人工合成的著色劑、甜味劑、酸味劑等,再加上一小塊果肉配製而成。這些物質幾乎不含什麼營養成分。即使果汁本身含有一定營養,但在果凍加工過程中,維生素等營養素也大大減少。

每餐有蔬菜,每日有水果

指南提要

盡管蔬菜和水果在營養成分和健康效應方麵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它們畢竟是兩類不同的食物,其營養價值各有特點。膳食中,蔬菜和水果不能互相替換。

專家深度解讀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認為蔬菜和水果一樣,兩者可以相互替代。其實,從營養學角度出發,每人每天應該攝入不同的蔬果,兩者缺一不可。

五菜為充,五果為助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中很早就提出了“五菜為充,五果為助”的觀點,這句話準確地道出了蔬菜和水果在功用上的不同:蔬菜作為人體獲取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可以較多地食用,而水果隻可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少量食用。

水果和蔬菜都是人體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主要營養來源,但是,盡管兩者在營養成分和健康效應方麵有很多相似之處,但畢竟是兩類不同的食物,營養價值也各有特點。

蔬果不可互換

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從營養素的總含量和總的抗氧化能力來說,水果不如蔬菜。水果和蔬菜雖然都含有維生素C和礦物質,但一般水果所含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都比不上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從經濟角度來說,水果品種沒有蔬菜豐富,價格也相對昂貴。因此,要想攝取充足經濟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絕對離不開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