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藝複興時期的巨人(1 / 1)

知識導航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的結構不斷地進行著思考,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哲學家提出了地球在運動的主張,隻是當時缺乏依據,因此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在古代歐洲,亞裏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張“地心說”,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的星體都圍著地球這一宇宙中心旋轉。這個學說的提出與基督教《聖經》中關於天堂、人間、地獄的說法剛好互相吻合,處於統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學說,把“地心說”和上帝創造世界融為一體,用來愚弄人們,維護自己的統治。因而“地心說”被教會奉為和《聖經》一樣的經典,長期居於統治地位。隨著事物的不斷發展,天文觀測的精確度漸漸提高,人們逐漸發現了“地心說”的破綻。到文藝複興運動時期,人們發現托勒密所提出的均輪和本輪的數目竟多達80個左右,這顯然是不合理、不科學的。人們期待著能有一種科學的天體係統取代地心說。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是波蘭天文學家,是第一位提出太陽為中心——日心說的歐洲天文學家,一般認為他著的《天體運行論》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

作為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哥白尼的曆史功績是偉大的。

哥白尼出生於波蘭一個富裕家庭的尼古拉,18歲時就讀於波蘭舊都的克萊考大學學習醫學,期間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1496年,23歲的哥白尼來到文藝複興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亞大學和帕多瓦大學攻讀法律、醫學和神學,博洛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徳·諾瓦拉對哥白尼影響極大,使他學到了天文觀測技術以及希臘的天文學理論。後來,在費拉拉大學獲宗教法博士學位。哥白尼作為一名醫生,由於醫術高明而被人們譽名為“神醫”。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費勞恩譯格大教堂任職當一名教士,在業餘時間完成了成名巨著。

知識拓展

文藝複興

文藝複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曆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

13世紀末期,在意大利商業發達的佛羅倫薩等城市,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這場直到16世紀末的文化運動,擴展到歐洲各國,湧現出了許多影響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成果。

約在1500多年前,哥白尼闡述了關於天體運動學說的基本思想,他認為天體運動必須滿足以下七點:不存在一個所有天體軌道或天體的共同的中心;地球隻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軌道的中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都繞太陽運轉,宇宙的中心在太陽附近;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運動,都是地球運動引起的;在空中看到的太陽運動的一切現象,都不是它本身運動產生的,而是地球運動引起的,地球同時進行著幾種運動;人們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後運動,是由於地球運動引起的。地球的運動足以解釋人們在空中見到的各種現象了。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這一科學成就是所處時代的產物,又轉過來推動了時代的發展。

《天球運行論》的第一卷是全書的精髓,先後論述了“宇宙是球形”“大地也是球形”“天體的運動是均勻永恒之圓運動或複合運動”。哥白尼認為天體的這種旋轉運動對於球來說是固有的性質,它反映了球形的特點。球這種形狀的特點是簡單、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旋轉時不能將各部分相區別。而且球體形狀也正是旋轉作用本身造成的。

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為伽利略和開普勒的研究拉開了序幕,牛頓就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發現了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哥白尼確認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之一,從而掀起了一場天文學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類探求客觀真理道路上的裏程碑。哥白尼的偉大成就,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

知識解碼

哥白尼日心說的缺陷

哥白尼的日心宇宙體係既然是時代的產物,它就不能不受到時代的限製。反對神學的不徹底性,同時表現在哥白尼的某些觀點上,他的體係是存在缺陷的。哥白尼所指的宇宙是局限在一個小的範圍內的,具體來說,他的宇宙結構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太陽係,即以太陽為中心的天體係統。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就必須有它的邊界,哥白尼雖然否定了托勒密的“九重天”,但他卻保留了一層恒星天,盡管他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這個問題,但實際上他是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的“外殼”,他仍然相信天體隻能按照所謂完美的圓形軌道運動,所以哥白尼的宇宙體係,仍然包含著不動的中心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