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個宇宙體係地心說(1 / 1)

知識導航

地心說的起源很早,最初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經亞裏士多德完善,又讓托勒密進一步發展成為“地心說”。亞裏士多德的地心說認為,宇宙是一個有限的球體,分為天地兩層,地球位於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圍繞地球運行,物體總是落向地麵。地球之外有9個等距天層,此外空無一物。上帝推動了恒星天層,才帶動了所有天層的運動。人類居住的地球,則靜靜地屹立在宇宙中心。

“地心說”的集大成者克羅狄斯·托勒密是古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和光學家。一生著有四本重要的著作:《天文學大成》《地理學》《天文集》和《光學》。

克羅狄斯·托勒密生於埃及,年輕時到亞曆山大去求學,閱讀了不少書籍,並且學會了天文測量和大地測量。

《天文學大成》主要論述宇宙的體係,認為地球居於中心,日、月、行星和恒星圍繞著它運行,後世於是把這種地心體係冠以他的名字,稱為托勒密地心體係。其中確定了一年的持續時間,編製了星表,說明旋進、折射引起的修正,給出日月食的計算方法等。它是集500年的希臘天文學和宇宙學思想的頂峰,統治了天文界長達13個世紀。

這是一本知識上參差交錯且複雜的著作,托勒密依靠先驅者喜帕恰斯的大量觀測與研究成果,假設宇宙是以地球為中心的,以及所有天體以均勻的速度按完全圓形的軌道饒轉的前提下,試圖解釋天體的運動。他對火星、金星和水星等的軌道分別進行合理的描述,在一個模型中時尺度和周期存在衝突。然而,這個體係存在著矛盾等缺點的13卷巨著《天文學大成》,成為當時天文學的百科全書,直到開普勒時代,都是天文學家的必讀書籍,直到15世紀才被哥白尼推翻。

在《地理學指南》一書中,托勒密采用了波西東尼斯錯誤的地球周長數字,充分地解釋了如何從數學上確定緯度和經度線。然而,沒有一條經線是用天文學方法確定的,僅僅少數的緯度線是通過計算的。他將陸上測量的距離歸算為度,就在這無把握的網格上定出地區的位置。海麵上的距離,簡直是猜測出來的。他把加那利群島放到它們真正位置以東7°去了,因而整個的網格定位隻能是錯誤的。在繪製陸地向東延伸中增加了誤差。把有人居住的世界想象為一片連續不斷的陸塊,中間包圍著一些海盆,並在地圖上標明:印度洋的南麵還存在一塊未知的南方大陸。直到18世紀英國探險家J.庫克的探險航行,才消除這個錯誤。他在《地理學指南》中還提出了圓錐投影和球麵投影兩種新的地圖投影。

《地理學指南》對西方世界觀的影響幾乎也像《天文學大成》一樣巨大和持久:托勒密標出的亞洲位置比它實際的向西,與哥倫布同時代的地圖製造者繼承了錯誤觀點,否則哥倫布也許就不會航行了。

知識拓展

大氣折射現象

包圍地球的大氣層從地麵一直延伸到數千千米的高度,從下到上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電離層和磁層四層。無線電波在大氣層中傳播時,由於在各層中的傳播速度變化而產生的效應稱為大氣折射,它對雷達定位、多普勒測速、通信、導航都有影響。所測得的目標角度、距離、高度都存在大氣折射誤差。大氣折射誤差可根據大氣結構計算求出,稱為大氣折射誤差修正。

知識解碼

中國古代的宇宙學說——蓋天說與渾天說

蓋天說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種宇宙結構學說。這一學說認為,天是圓形的,像一把張開的大傘覆蓋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個棋盤,日月星辰則像爬蟲一樣過往天空,因此這一學說又被稱為“天圓地方說。”

渾天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該學說由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正式提出。渾天說比蓋天說進了一步,它認為天不是一個半球形,而是一整個圓球,地球在其中,就如雞蛋黃在雞蛋內部一樣。不過,渾天說並不認為“天球”就是宇宙的界限,它認為“天球”之外還有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