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舉例】
孫XX,男,38歲。新婚不久,即發現職痿、腰疼、形寒肢冷、睡差,苔白脈數。先後經西藥荷爾蒙製劑等治療,療效不鞏固,乃改用中藥。餘投用五子衍宗丸加海狗腎、陽起石,服藥20劑恢複正常,今已兒孫滿堂矣。(印會河《中醫內科新論》)
柳XX,男,30歲,山東某大學教師。初診:結婚三年未育,睾丸疼痛一年。1976年3月6日經山醫附院泌尿外科檢查,右側睾丸有結節,疼痛,精液化驗結果:高倍鏡視野下3—7條精子。轉中醫治療。因睾丸有結節及疼痛,暫耒用助陽藥物。
處方:柴胡9克橘核9克赤白芍各9克當歸12克桑椹子9克金銀花24克野菊花12克瓜蔞仁12克生牡蠣30克香附12克丹參克甘草6克,水煎服。以清熱軟堅,結止痛。自4月開始服用此方,每服3劑,停藥一天。6月16日複診;自述疼痛完全消失,改用補腎壯陽為主,補氣養血為主的藥物。
處方:枸杞子9克菟絲子9克五味子9克複盆子9克車前子(包)9克黨參15克求9克茯苓9克陳皮9記仙靈脾9克川斷12克當歸9克比草6克水煎服。
三個月後複查褚液精子為5千萬/每毫升。平時節製性砍,徘卵期交合,不久即孕。於1979年足月順產一女孩。(《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79年第2期)
李士材治嚴邑宰患淋,經年痛如刀錐,凡清火疏利之劑,計三百帖,病勢日甚。脈之兩尺數而無力,是虛火也。緣泥痛無補法,愈疏通則愈虛,愈虛則虛火愈熾,遂以八味地黃加車前、沉香、人參、服8劑痛減一二,而頻數如故。前醫複雲淋症作痛定是實火,若多溫補,恐數日後必將悶絕,不可救矣。彼疑而問李。李曰:若不宜溫補,服藥後勢必增,今既減矣,複何疑乎?朝服補中益氣湯,夜服八味丸,愈月而疾去其九,便倍用參芪,十四日霍然矣。”
(《續名醫類案》)
【文獻摘錄】
《諸病源候論》:“腎主精髓,開竅於陰。今陰虛陽弱血氣不能相榮,故使陰冷也。久不已,則陰萎弱。”
《諸病源候論》:“勞淋者,謂勞傷腎氣而生熱生淋也,腎氣通於陰,其狀,尿留莖內,數起不出,引小便痛,小便不利,勞倦即發也。”
《廣嗣紀要》:“縱欲無度則精竭,精竭則少而不多。精竭於內則陽衰於外,痿而不舉,舉而不堅,堅而不久,隱曲且不得,是則腎肝俱損,不惟無子,而且有難狀之疾矣。”
《景嶽全書》:“然淋之初病,則無不由乎熱劇,無容辨矣。但有久服寒涼而不愈者,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澀皆去,而膏液不已如白濁者,此為中氣下陷及命門不固之證,必以脈症而察其寒熱與虛,庶乎無誤。”
《類證治裁》:“男子二八而精通,八八而精絕,陽密則固,精旺則強,傷於內則不起,故陽之痿,多有色欲竭精……傷色欲者須辨水衰火桑……火衰,精氣虛寒者枏7歸丸、八味丸,射者加人卷或肉蓯蓉、杞子、補腎脂丸。”
氣隨精脫證
【臨床表現】主症:房事昏厥。
副症:麵色蒼白、身出冷汗、四肢厥逆,呼吸微弱。
舌脈:舌淡蒼白脈象細微或虛火散亂。
【診斷要點】
本證多見於中青年男子,在房事過程中,射精之後,突然神誌昏迷、肢厥汗出、氣息微弱。
【證候分析】
腎精大泄、元氣無主,氣隨精脫、氣脫神散,故昏迷不醒。陽氣衰微、血隨氣耗,故麵色蒼白。氣不攝陰,陰津外泄,故身出冷汗。元氣衰微,形體失溫,故四肢逆冷。脈象細微或虛火散亂均為精竭氣脫、陰陽將絕之象。
【治療法則】益氣固脫。
【代表方劑】獨參湯。
【方藥加減】
房事昏厥:臨床以房事射精後突然神昏肢厥、息微汗出為特點。昏厥發生後,女方切莫慌張,宜緊緊抱定,勿使陰莖出戶,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同時以手指撚住尾閭。或令人急以吳茱萸合食鹽炒熱,布包熨臍下。同時急令人以人參煎湯灌服以益氣固脫。若厥逆較重,四肢冰冷、冷汗淋漓、脈微欲絕者,可.急用參附湯回陽益氣救脫。厥回之後,由於陰液大傷,常見氣陰兩虛之證,可用生脈散加紫河車益氣生津、培補腎精。若是氣虛精虧者,可用固陰煎固本善後。
【文獻摘錄】
《醫宗必讀》:“久曠之人,或縱欲之人,與女交合,泄而不止,謂之走陽,其女須抱定,勿使陰莖出戶,急嗬熱氣於口中,以詣撚住尾閭即救矣。若女人驚而脫出者,十有九死。亟以童女接氣,灌以大劑獨參湯,亦有活者。”
《景嶽全書》:“凡色厥之暴脫者,必以其人本虛,偶因奇遇而悉力勉為者有之,或因相慕日久而竭情欲者亦有之。故於事後,則氣隨精去而暴脫不返。宜急掐人中,仍令陰人摟定,用口相對,務使暖氣噓通以接其氣,勿令放脫,以保其神。隨速用獨參湯灌之,或速炙氣海數十壯,以複陽氣,庶可挽回。第以臨時慌張,焉知料理,故每致不救,然此以即病者言,所見誠不多也。其有不即病而病此者則甚多也。又何以言之?以其精去於頻而氣脫於漸,故每於房欲二三日之後,方見此證。第因其病不即,故不以此為病,兼之人多諱此,而不知中年之後,多有因此而病者,是皆所謂色厥也。奈時師不能察,而每以中風斃之耳。凡治此者,單宜培補命門。”
《簡明醫彀》:“此由斫喪過度,腎水虧竭,相火獨熾,不能攝精,易於輕泄,或吐瀉大病後,或傷寒證新瘥,交接狂縱,忽致脫厥。其證:四肢厥冷、小腹急痛、外腎吊縮、短氣不續、冷汗神昏。”
肝氣鬱結證
【臨床表現】
主症:男性木育、交不射精、陽痿不起、房事莖痛、房事昏厥、睾丸疼痛、小便不通或通而不暢。
副症:抑鬱不樂或急躁易怒,胸脅少腹脹悶竄痛,喜歎息。包括咽部梅核氣、頸部癭瘤,瘕聚、瘂積等症。
舌脈:舌色淡紅或暗紅、苔薄;脈弦。
【診斷要點】
必須具備主症之一。
具備副症中1—2項及典型舌脈。本證特征是與情緒波動有密切關係。精神愉快則諸症減輕,遇不良精神刺激則各症狀均加重。
【證候分析】
足厥陰肝經“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其筋“結於陰器”,其經別“上睾、結於莖”。故有“肝司陰器、主其疏泄”之說。若情誌失調、鬱怒傷肝,或髒腑功能不調而致肝氣鬱滯,精關疏泄失職,可致交不射精。肝失條達、宗筋失主,則職痿不起。肝鬱氣滯、足厥陰經輸不利、氣結陰器,則睾丸墜脹疼痛。若莖絡受阻不通,則入房莖痛。若情誌不遂,肝氣抑鬱,或感情阻隔,或欲不遂願,乃至氣機逆亂,還可在房事過程中氣鬱內閉、發生昏厥。綜上種種症狀,均會影響房事而造成不育。況且肝氣鬱滯患者,情緒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對工作及生活環境常難適應,與配偶感情常易乖違,更能影響生精或不育。
肝氣鬱結證是肝失疏泄、氣機鬱滯所表現的證候。多因情誌抑鬱、暴怒等突然的精神刺激所引起或加重。肝失疏泄、氣機鬱結,則抑鬱不樂或急躁易怒,經氣不利,故經脈所過之胸脅少腹脹悶疼痛或竄動作痛。氣鬱生痰,痰氣搏結於咽則如梅核,搏結於項則生癭瘤。氣滯而聚則成瘕,血瘀而積則為,均屬氣病及血,氣滯血瘀為患。
【治療原則】疏肝理氣。
【代表方劑】柴胡疏肝散、四逆散。
【方藥加減】
不射精:臨床以性欲亢進、交不射精、急躁易怒、脈弦為特點。治用柴胡疏肝散加菖蒲開竅,以疏泄精關。
陽痿:以臨房陰莖不舉、情誌抑鬱、急躁易怒、胸脅脹滿、歎息、脈弦為臨床特點,治以四逆散加蜈蚣以疏肝解鬱、通絡振痿。若肝鬱日久,有化熱之象者,加丹皮、梔子以清肝熱。
房事莖痛:以入房則陰莖脹痛為特點,兼見急躁抑鬱、脅肋脹痛,脈弦。治宜柴胡疏肝散加蜈蚣、橘核、川楝子以疏肝解鬱、通絡止痛。若肝鬱化火而舌紅心煩者,可加圩皮、梔子以清熱。
房事昏厥:行房之際,突然神昏肢厥,氣憋唇青,胸腹脹滿,脈象沉弦或結而有力。本病甚急,變化迅速,治不如法,可危及生命。此時女方須緊抱患者,勿使陰莖出戶,急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並以手指撚住患者尾閭。同時令人以生薑、皂莢各等分為末,取少許吹入患者鼻中,使之噴嚏蘇醒,隨用四逆散加沉香、萊菔子降氣化痰,加麝香開竅通氣。睾丸疼痛:臨床以睾丸墜脹疼痛,痛引少腹,心煩胸悶為特點。常選橘核丸去海藻、昆布、海帶以疏肝理氣止痛。若口幹尿黃脈弦數者,去肉桂加梔子、黃芩以清鬱火。若肢冷畏寒者,去木通加炒小茴香以溫肝散寒。癃閉:小便點滴不通或通而不暢,抑鬱善怒,脅腹脹滿,脈弦。多發生於暴怒之後,常用沉香散加車前子、川牛膝、木通、瞿麥等舒肝理氣、通利小便。亦可用柴胡疏肝散加沉香、車前子、川牛膝等治之。若兼心煩口苦,舌紅苔黃者,可再加龍膽草、丹皮、梔子清瀉鬱火。
【類證鑒別】
肝氣橫逆證與肝氣鬱結證:二證均由精神剌激、肝氣失調所致。但病勢、臨床表現均有不同,肝氣鬱結證是肝髒氣機鬱滯而不得舒展發泄,於是結聚而滯於體內,病勢抑製,臨床以精神抑鬱、意誌消沉、胸脅滿悶疼痛歎息為主。肝氣橫逆證是肝髒氣機不和而紊亂,先自本髒起病,進一步橫逆侵犯他髒,乘脾、犯胃、衝心、侮肺、擾腎,病勢亢奮,乘脾則納呆腹脹,便溏泄瀉;犯胃則脘痛呃逆惡心、嘔吐;衝心則胸悶心痛欲死;侮肺則胸滿喘咳痰嗽;擾腎則遺精滑精早泄。雖同有脾失健運表現,但一由肝失正常疏泄而致,一由疏泄太過逆犯而生,顯然不同。臨床肝氣鬱結證可發展轉化為肝氣橫逆證,而肝氣橫逆證一般不向肝氣鬱結證轉化。
胂濕肝鬱證與肝氣鬱結證:肝氣鬱結證是肝髒氣機鬱滯,原發病位是肝髒;脾濕肝鬱證則是濕阻脾運,氣滯中焦,升降失司、影響肝髒疏泄而形成,原發病位是脾髒。故臨床必先見納呆,腹脹,便溏,苔膩等脾濕表現,繼之才見抑鬱脅脹等症,與肝氣鬱結起病即見顯然有別。
【病案舉例】
患者某男,41歲。陽痿數年,急躁易怒,心煩不安,曾多方求治,屢服補腎壯陽劑無效。脈象弦滑、苔薄黃膩,屬肝氣鬱滯、宗筋脈絡不通,兼有化熱之象,治以疏肝通絡、兼清陰火。予四逆散加味。
處方:柴胡2克白芍15克枳殼10克生甘草6克黃柏6克知母6克蜈蚣2條砂仁3克。
進藥8帖,情緒大有好轉,陽事稍興,有求欲感。索方再治,原方8劑,得以鞏固。《天津中醫》1985年第5期)王XX,男,25歲。1980年12月12日就診:患者自述婚後性交時,陰莖與少腹疼痛,繼則咽幹口燥與口渴,急需飲水,約半小時後才慢慢恢複正常。以後每次性交都有類似症狀。平時急躁易怒、舌紅少津,脈兩尺沉細,左關弦。此乃腎水虧乏、陰液不足,不能涵養肝木,疏泄失常,肝陽上亢。肝脈繞陰器抵少腹,患者性交時陰莖與少腹疼痛,與肝失疏泄有關。……今相火一動、腎液被灼,不能上潮,故見咽幹口燥與口渴。治擬滋腎疏肝,以六味地黃丸加味。
處方:生地、熟地、山藥、山萸肉各30克丹皮、澤瀉、茯苓、柴胡各9克。囑服10劑。半年後,患者言服藥後原症即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