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老年病科證候(二)(1 / 3)

老年脾腎陽虛證

【臨床表現】

主症:腰膝冷痛,五更泄瀉。副症:麵色眯白,畏寒肢冷,少腹冷痛,飲食減少,小便不利,肢體浮腫,甚則腹滿膨脹。

舌脈:舌質淡,苔白潤,脈沉細弱。

【診斷要點】

必須具備主症。具備副症中任何二項。具備典型舌脈。

具備年老體衰的特點。

【證候分析】

本證多由年高之人,命門火衰,不溫脾土,而致脾不足,終成脾腎陽氣俱傷之證。腎主骨,腰為腎之府;主運化,腎司二便。脾腎陽氣既虛,則不能正常溫煦腰膝形體,故見腰膝冷痛,畏寒肢冷;水穀精微不得正常運化、吸收,故見泄瀉,完穀不化,甚或出現五更泄瀉;腎陽虛衰,水氣不化,脾陽虛拫,土不製水,則致麵色白肢體浮腫,甚則腹部膨脹而滿。舌脈均屬陽氣虛衰之象。

【治療法則】溫補脾腎。

【代表方劑】真武湯,附子理中湯、四神丸。

【方藥加減】

呃逆:屬老年人脾陽衰之虛性呃逆。症見呃聲低沉無力,氣不得續,四肢欠溫,食少困倦,腰膝軟,舌淡苔白,脈沉細。治用附子理中湯加半夏、肉桂、丁香、柿蒂等。泄瀉:其特點是泄瀉久而不愈,五更泄瀉,完穀不化,瀉後則安。臍腹冷痛,喜得溫按,食欲欠佳,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治用四神丸加附子、肉桂、赤石脂、禹餘糧等。

便秘:多屬老年脾腎陽氣虛衰,命門之火不足,大腸傳導失司。其特點為大便秘結,麵色青黑,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多,舌淡苔白滑,脈沉細而遲。治用附子理中湯加肉蓯蓉、半夏、硫磺(半硫丸)、麻子仁等。聨脹:多因脾腎陽虛,運化無權,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水濕停聚而成,其特點是腹部膨脹,下肢浮腫,麵色白,四肢厥冷,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脘悶納呆,舌淡苔白滑,脈沉細。治用附子理中湯加苡仁、扁豆、黃芪、葫蘆巴等。

水腫:水腫日久,反複不愈,遍身浮腫,腰以下為甚,小便不利,肢冷畏寒,腰膝冷,脈沉遲。方選真武湯加大腹皮、木瓜、厚樸、澤瀉、車前子等。

關格:其特點是小溲滴瀝不盡,嘔不能食,神疲氣弱,麵色白,腰膝軟冷痛,肢體浮腫,苔白滑,脈沉細。多因年老脾腎陽虛,尿竅不利,嘔不能食。治用真武湯加竹茹、良薑、車前子、牛膝等溫補脾腎,益氣通關。淋證:諸淋日久不愈,或勞倦過度,以致脾腎陽虛,濕濁留戀,亦可致小便淋瀝不已。其特點是尿赤澀不甚,遇勞則發。暉膝軟,神疲乏力。治宜溫補脾腎,方選無比山藥丸,加破故紙、五味子緩圖其效。

【類證鑒別】

老年脾腎例陽虛證與老年脾陽虛證:二證均屬陽虛寒證。但前者純為脾陽不足的證候;而後者則屬脾陽腎陽俱不足的複合性證候。同時,脾腎陽虛證可因脾陽虛發展而來。除具備脾陽虛的見症(食少,腹脹便溏等)以外,還有腎陽虛衰的表現(腰膝痛,畏寒肢冷等)。

二證均見泄瀉,但前者僅為便溏而已,後者則較脾陽虛更甚,下利清穀,甚或五更泄瀉。同時,脾腎陽虛證還可出現小便不利,肢體浮腫,甚或腹部膨脹等水濕內停之證。

老年腎陽虛證與老年脾腎陽虛證:二者亦均屬陽虛寒證。並且,前者也可成為後者的起始原因。在病證表現上均有腎陽虛衰的表現(腰膝痛,畏寒肢冷等),但脾腎陽虛證更兼有脾陽不足的表現,而且有關症狀表現均甚於腎陽虛證。

老年心腎陽虛證與老年脾腎陽虛證:二者均為陽虛寒證。心腎陽虛證所出現的畏寒肢冷,麵浮肢腫,小便不利等頗似脾腎陽虛證。但是,心腎陽虛證多屬老年命門火衰,心陽不振,故常有胸部憋悶疼痛、心悸怔忡等症;而脾腎陽虛證係因年老體衰,陽氣自弱而致睥失溫運,水反為濕,穀反為滯,所以,更有下利清穀或五更泄瀉,甚至腹滿膨脹等表現。

【病案舉例】

同XX,56歲,患淋症年餘,遇勞即發。前幾日因過勞又發,尿頻尿急,淋瀝不已,尿不甚赤澀,伴腰膝冷,神疲乏力,舌質淡潤,脈虛弱。病係勞淋,由脾腎陽虛所致。治以溫補脾腎。

處方:山藥、茯苓各12克澤瀉9克熟地、山茱萸各12克巴戟天10克菟絲子12克杜仲10克淮牛膝、五味子、破故紙各9克枸杞子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