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腎陽虛證
【臨床表現】
主症:心悸怔忡,尿少浮腫。副症: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唇甲青紫,腰膝酸軟。
舌脈:舌質青紫暗淡,苔白滑,脈沉微。
【診斷要點】必須具備主症。具備全身虛寒象的特點。
多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由年高體弱而致。
【證候分析】
心君火,腎為命火,心腎之陽協調共濟,經溫煦髒腑、運行血液、氣化津液。由於年老體弱,陽氣衰微,心失溫養;或因心腎陽虛,水氣內停,上淩於心而見悸怔忡;心腎陽虛,而致腎陽不能氣化水液,水液內停,故尿少;水液泛於肌膚則浮腫;心腎陽虛,形體失於溫煦,則畏寒肢冷;陽氣虛衰,則見精神萎糜;陽虛水氣內盛,運血無力,血行瘀滯,故唇甲青紫;腰為腎之府,腎陽不足,腰膝失養,故腰膝軟;舌質青紫暗淡、苔白滑、脈沉微均為心腎陽虛之征象。
【治療法則】溫補心腎。
【代表方劑】真武湯、保元湯、濟生腎氣丸。
【方藥加減】
驚悸怔忡:其臨床表現為心驚不寧,頭暈,動則氣喘,麵色白,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浮腫,舌質淡或青紫,舌苔白滑,脈沉微細。治用真武湯加桂枝、龍骨、牡蟈、澤瀉等。
肺癆:本症因年高體弱,心腎陽虛而致。其特點以心慌息少氣喘,麵目肢體浮腫為主。兼形寒肢冷,麵色白,五更泄瀉,男子陽痿等。擬溫腎陽,養心氣。當用濟生腎氣丸加黨參、桂元。若動則喘息甚者重用五味子,加破故紙、胡桃肉、豆蔻;五更泄瀉者加肉桂、破鴣紙;陽痿者加巴戟天,仙靈脾。
汗證:其臨床表現為自汗或盜汗,身冷汗涼,或身溫如常而汗冷,或汗後心下悸,身潤動,腰膝軟,陽痿,小便頻數,舌質淡,脈沉細。多由年老體弱,心腎陽衰,營衛不和,腠理開闔不利而致。治用真武湯與保元湯加浮小麥、煆牡蠣以斂汗治標。
奔豚;其主要原因為心腎陽虛,水寒之氣無製,上淩心胸而致。臨床表現可見形寒,臍下築築跳動,小腹冷痛拘急,旋即有氣從少腹起上衝心胸,或者上衝咽候,發作欲死。舌苔白滑,脈象弦緊。治宜溫心腎之陽,泄奔豚氣,方用理中湯去術加肉桂、赤苓。
【類證鑒別】
老年脾腎陽虛證與老年心腎陽虛證:脾腎陽虛證其臨床表現以麵色自,形寒肢冷,腰膝軟,下利清穀或五更泄瀉,小便不利,肢體腫脹,甚則形成膨脹為特點。多由車高體弱,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陽;或脾陽虛衰,累及於腎,導致脾腎陽虛。其中麵色白,形寒肢冷,小便不利,腰膝軟先趨症狀,均與心腎陽虛相同。但脾腎陽虛證由於脾失濕運,水反為溫,穀反為滯,故出現下利清穀或五更泄瀉,甚者出現膨脹等症。心腎陽虛證則由於心陽不振引起,故見心悸怔忡,胸悶等征象,臨床之中兩證各有所不同。
【病案舉例】
張XX,女,45歲。心動過級三年,曾在上海某醫院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後又因一時性昏厥在某醫院住院治療2周,出院時亦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冠心病。檢查:心慌心悸,頭暈畏寒,四末不溫,顏麵浮腫,舌淡苔薄白,脈沉遲,心率46次乂分。證屬心腎陽衰,治擬溫補心腎,方用右歸丸加減。
處方:製附片、當歸、川芎,熟地、仙靈脾、枸杞子、淮山藥、鹿角膠各10克肉桂、甘草各5克丹參15克黨參20克。服藥7劑,心悸、畏寒好轉,精神稍振,心率56次分;服藥14劑諸症減輕,四末轉溫,心率60次;服藥30劑後,心率隱定在64—72次7分,自覺症狀消除。隨訪二年,末見複發。
《中醫雜誌》1984年第12期)⑵張XX,男,68歲。有肺氣腫史10餘年。3個月之前,曾發肺原性心髒病近日來,氣候驟冷,難以適應,咳唾白沫痰,甚則氣喘,夜寐不安,胸區隱痛,I納不佳。察其舌苔白而厚膩,診其脈象呈“三聯律。”證屬寒痰壅肺,心陽不振;加之年近古稀,腎氣已虧。治擬補腎養心,溫陽化痰。
處方:楮實、丹參、絲菟子、補骨脂、桂枝、瓜痿、薤白頭、薑半夏、白芥子、黃芪、當歸、香附、紫蘇葉、蘇子各10克,陳皮6克。2劑。
藥後,咳痰明顯減少,夜寐較安。“三聯律”轉為結代(5—7次7分)脈。陽氣振作,寒痰得化,心肺自和。守上方續服5劑。經疊進補腎益氣血。化痰理心肺之劑,結代脈已消失,隻是後半夜還有一陣咳嗽吐痰,舌苔仍白而厚膩。心肺之氣已和,痰濕猶未化盡。守上方去瓜痿、蘇葉、蘇子、黃芪,加蒼術、厚樸各6克,茯苓10克。5劑。
胸悶隱痛為胸痹之候;咳唾白沫痰,舌苔白而厚膩,乃寒痰壅肺之征;古稀之年,脈呈“三聯律”,當屬心腎陽虛。
《上海中醫藥雜誌》1988年第5期)
【文獻摘錄】
《證治彙補》:“有停飲水氣乘心者,則胸中漉漉有聲,虛氣流動;水即上乘,心火惡之,故築築跳動,使人有怏怏之狀,其脈偏弦。”
《中醫虛損學說及其臨床應用?髒腑虛拫兼症證治》:“心腎陽虛證脈:因心氣久虛,心氣不能下通於腎,腎失心氣之助,可致腎誌失藏,腎精失固,腎氣亦虛。”
老年心腎陰虛證
【臨床表現】
主症:心悸怔忡,腰膝酸軟。副症:失眠多夢,頭暈耳鳴,口燥咽幹,五心煩熱,盜汗。
舌脈:舌紅少苔,脈細數。
【診斷要點】必須具備主症。副症具備兩個以上。
具備典型舌與脈。有年高體衰或久病失調等因素。
【證候分析】
本候由年高體衰而致心陰不足,心陰不足,皆能使心失其所養,則見心悸怔忡;腎藏精,主命火,腎主骨生髄,腰為腎之府,腎陰不足,髓減骨弱,則腰膝酸軟,失眠多夢;腎陰不足,不能上奉於頭,故頭暈耳鳴;陰虛生內熱,熱蒸於裏而見心口燥咽幹、五心煩熱;虛火內迫營陰,故使夜間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均為陰虛內熱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