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在於它內含的真善美力量和它內含的核心價值觀的魅力;紅色文化的創新力來自其獨有的文化品格。雖然說“軟實力”就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手段達己所願的能力。”但是,提升陝西紅色文化軟實力,僅靠紅色文化自身內在的吸引力和創造力是不夠的,要積極有效地宣傳紅色文化精神和紅色文化的價值體係,使其為人們理解和認同,並轉化為自身的精神素養和人格品行。
1.突出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中的核心價值體係教育
當前,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大多集中在紅色旅遊資源的開發上,雖然紅色旅遊具有寓教寓遊,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性和有趣性等優點。但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應重點放在對民眾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上,提高民眾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認識,堅定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追求,樹立、強化其愛國熱情和艱苦奮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增強他們明榮知恥的道德意識。利用陝西紅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fi。20世紀末期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了嚴重挫折,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過程中,經濟成份與經濟利益、社會組織與社會生活、就業崗位與就業形式出現了多樣化,社會上貧富分化的出現,使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動搖,對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思想產生懷疑,對我國改革的性質和前景產生了疑問。從陝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中國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消滅剝削、消滅壓迫,建立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義、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社會;而中國革命的鬥爭曆程又是非常艱難曲折的,有勝利的經驗,有失敗的慘痛教訓。陝西紅色文化能夠引導人們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現實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現象,辯證地看待社會主義在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曲折,以革命前輩為榜樣,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樹立改革必勝和中國社會主義必勝的堅定信念。
利用陝西紅色文化,加強對民眾進行公私、義利、榮辱等價值觀教育。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人們的公私、義利、榮辱等價值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價值主體自我化、價值傾向功利化、價值目標短期化等嬗變的趨勢,集體主義觀念淡薄,隻知個人得失,不管公共利益;隻求實現個人權利,不願承擔義務和責任;重利輕義,金錢的多少成為一些人判斷是非曲直的重要標準;榮辱觀、廉恥觀缺失,一些人貪圖享受,好逸惡勞,以過浮華奢侈的生活為榮,不擇手段地擁有物質和金錢。陝西紅色文化精神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對民眾進行以陝西紅色文化無私奉獻精神為核心內容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教育,樹立公共利益的思想,自覺地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個人理想與祖國建設緊密地結合起來,正確看待和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努力做到權利與義務的統一,鼓勵人們通過個人的努力工作和勞動創造獲得財富,在個人正當利益得到滿足的同時增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利用陝西紅色文化,加強艱苦奮鬥精神的培養。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從渭北根據地、陝甘邊根據地、陝北根據地、西北根據地、鄂豫陝根據地、川陝根據地、陝甘寧抗日民主根據地、豫鄂陝根據地、豫陝鄂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中,我們可以看到,艱苦奮鬥己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它更是一種精神狀態和精神境界,是一種奮發向上、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精神狀態;是一種不畏艱難、奮力拚搏、百折不撓為真理而鬥爭的堅強意誌;是一種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思想境界。我們決不能把艱苦奮鬥精神僅僅看做是革命戰爭年代和物質匱乏時期的生存手段,而要把它作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的人均GP比日本還差一大截,還有繁重的脫貧任務需要完成。按照聯合國一天一美元的收入標準,中國大約還有1.5億的貧困人口。即便按照中國年收入1300元的貧困標準線衡量,僅農村地區還有4000多萬人口未能脫貧。就陝西來說,關中、陝南、陝北經濟發展不平衡,在陝南山區、陝北缺乏資源的地區,仍有許多農村人口沒有脫貧。因此,我們仍然要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在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
利用陝西紅色文化,加強民族精神的培育。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為民族大多數人所認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範,是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傳統、思想情感等的綜合反應。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陝西人民進行的革命鬥爭中得到充分體現,並且構成了陝西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以陝西紅色文化培養民眾的民族精神,就是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學習革命前輩們把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的優秀品質、報國為民的優患意識、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不怕犧牲的奮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