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建設活動都存在一個路徑選擇問題,沒有正確的路徑,就不能實現預期目的,陝西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也不例外。明確陝西紅色文化軟實力建設的路徑,能夠提高陝西紅色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實效性。陝西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是通過打造陝西紅色文化品牌,樹立紅色陝西形象,增強紅色文化品牌的形象力和輻射力;宣揚陝西紅色文化精神及核心價值,實現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創新力;加強陝西紅色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提高紅色文化的經濟力等路徑實現。
一、打造陝西紅色文化品牌,樹立紅色陝西形象,增強紅色文化品牌的形象力和輻射力
(一)陝西省要樹立紅色文化的品牌觀念
無論是繁榮文化事業,還是發展文化產業,都要以提高影響力為目標,以打造品牌為重點。品牌就是吸引力,品牌就是影響力,品牌就是軟實力。樹立陝西紅色文化品牌,增強紅色文化品牌的形象力,能有效提高陝西紅色文化的軟實力。
1.打造陝西紅色文化的三大品牌
陝西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獨特性和稀缺性,它是革命前輩用生命和鮮血為我們留下的一份珍貴曆史文化遺產,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川陝革命根據地、西北革命根據地、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文化資源都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記憶和烙印,它a證了中國革命的發展和中國社會的曆史變遷,是二十世紀前半期中國社會的一份檔案;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愈益顯得稀缺和彌足珍貴,具有重要的品牌價值。陝西省在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上,既要全麵充分挖掘陝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又要突出重點,著力打造陝西紅色文化的三大品牌。
(1)西北根據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及西北根據地的革命精神
西北根據地的建立,在西北地區形成了以劉誌丹、謝子長等為代表的正確路線,使毛澤東紅色政權的理論在西北地區得到具體體現,打開了西北地區革命鬥爭的大好局麵,動搖了國民黨在西北地區的反動統治。
西北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僅存的唯一的一塊完整的革命根據地,西北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再生地,對於中國革命的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西北根據地的革命精神是在以劉誌丹、謝子長、習仲勳等為主的陝西共產黨人帶領廣大軍民在建立西北根據地的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廣大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它浸蘊在當年革命前輩戰鬥的戰爭遺址、會議舊址、革命前輩舊居、革命文獻、文物、文學作品中,存在於革命前輩和參加過當年革命鬥爭的一些民眾的記憶中,流露在今天世人對西北根據地戰鬥曆程的讚揚聲中,飄蕩在西北根據地革命老區的上空。西北根據地革命精神是一種客觀存在的革命精神力暈,我們將之命名為照金精神。西北根據地革命精神或照金精神的內涵為: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團結奮鬥的合作精神、敢於犧牲的獻身精神、對黨和人民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精神。
(2)陝南蘇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及陝南蘇區精神
陝南蘇區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陝南人民革命鬥爭的過程中在陝南留下的紅色文化資源。陝南蘇區紅色文化資源是在紅四方麵軍轉戰陝南、紅二十五軍、紅三軍、紅二十六軍轉戰陝南、中共陝南特委開展的陝南遊擊戰爭、鄂豫陝省委領導的武裝鬥爭、鄂豫陝特委領導的武裝鬥爭的過程中形成的。陝南蘇區紅色文化資源存在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陝南地區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形成了陝南蘇區紅色文化資源的精髓——陝南蘇區精神。
蘇區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蘇區軍民在創建和鞏固蘇區、進行艱苦卓絕的軍事鬥爭和蘇區政權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所形成和表現出來的特有的優秀品質、思想作風和精神風貌。蘇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國執政的堅定信念、執政為民的宗旨觀念、人民當家做主的主體精神”構成了陝南蘇區精神的主要內涵。
(3)黨中央在陝北時期的紅色文化資源及延安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及解放戰爭初期,中共中央在陝北戰鬥生活了十三個春秋,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
黨在延安領導人民進行的長期革命鬥爭中,在延安市區各地都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革命的紀念碑、紀念館、舊居等等,黨領導人民進行英勇鬥爭的足跡隨處可見,紅色文化資源遍布全市各地。每一處紅色文化資源都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曆史文化內涵,每一處革命遺跡、每一件珍貴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感和髙尚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