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共中央轉戰陝北時期的主要戰役、戰鬥遺址舊址
(1)青化貶戰役戰役遺址位於延安市寶塔區青化砭鎮老爺廟咀至以南惠家砭村、惠家山之間的川道。國民黨軍侵占延安後,急於找我主力決戰。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兵團以小部兵力將國民黨軍主力誘向延安西北之安塞方向,而將主力集結在延安東北之青化砭以南設伏。1947年3月25日,國民黨軍擔任側翼掩護的第三十一旅旅部及一個團進人我伏擊圈內,解放軍發起攻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戰鬥,全殲敵軍2900餘人。青化砭戰役是我軍撤離延安後的第一個大勝利,它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振奮了邊區軍民的鬥誌。
(2)羊馬河戰役戰役遺址位於子長縣瓦窯堡鎮羊馬河村一帶。青化貶戰役後,敵始知我軍主力在延安東北地區,便由安塞調頭東進,尋找我軍決戰。1947年4月12日,敵9個旅向青化貶、蟠龍西北方向進犯,並令整編七十六師一三五旅由瓦窯堡南下配合。我軍決定采取誘敵主力於西,杆敵一三五旅於東的作戰方針,以三五八旅、獨一旅一部於夏家溝、史家崖底、雲山寺、元子溝一線,阻擊誘惑敵人。13日,敵主力繼續西進,我軍節節抗擊,以便給敵造成錯覺。14日,敵一三五旅由瓦窯堡南下,我軍三五九旅、新四旅、教導旅等部按預定部署,將敵分割包圍在羊馬河以北李家哨、三郎岔附近高地。經過8小時戰鬥,敵一三五旅4700餘人全部被殲。
(3)蟠龍戰役戰役遺址位於寶塔區蟠龍鎮。羊馬河戰役後,敵軍急於尋無我軍主力決戰,屢遭撲空,於1947年4月20日竄回蟠龍、永坪補給。5月2日,我軍向皤龍守敵發起攻擊,5月4日,我軍攻占蟠龍,全殲守敵整編第一師一六七旅及地方民團6700餘人,並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和糧食。(4)沙家店戰役沙家店戰役是西北野戰軍在榆林戰役後,於1947年8月中旬進行的一次杆滅戰。這次戰役共殲滅敵整編第36師6000餘人,由於此役的勝利,結束了敵人對陝北的重點進攻,改變了西北戰局,從而使西北野戰軍由內線防禦轉人內線反攻。沙家店戰役舊址包括米脂沙家店鄉、印鬥鄉及佳縣、榆林鄰近部分村莊。(5)黃龍壺梯山戰役指揮所舊址、彭德懷石堡舊居彭德懷石堡舊居位於黃龍縣縣委後院,現存窯3孔。1948年6月下旬,彭德懷司令率西北野戰軍參加西府戰役後來黃龍休整,在此居住,曆時月餘,研究部署了壺梯山戰役。壺梯山戰役指揮所彭總舊居位於黃龍縣界頭廟鄉西市村,1948年8月,西北野戰軍進行壺梯山戰役時,彭德懷曾在這裏指揮了這一戰役,現存土窯3孔,分別為彭總住所、灶房、電台室。
3.紀念館、名人故居、陵園
(1)哈鎮抗日活動舊址忠烈祠位於府穀哈鎮西灣村南山山麓,1944年由抗日愛國將領馬占山將軍督修,紀念和祭祀抗戰中為國捐軀的將士們。主體鑿石成窟,門前青磚砌護,門洞正中上方刻有“忠烈祠”三字。石窟寬約5米,髙與深均3米多,正麵一排祭台,供奉烈士靈位。
秀芳圖書樓坐落在哈鎮學校內,1944年由馬占山將軍督修。因馬占山字秀芳,故圖書樓以此題名。這座圖書樓為二層建築,一樓用青磚砌成,一麵開門三麵開窗,頂部為磚炮拱形,門口頂部正中有磚刻題額秀芳圖書館”。二樓為木閣,全木結構,形狀為八角樓。樓內4條橫梁上刻有提髙地方文化”、“培育國家英才”、“保護公共建設”、“創造樹人基礎”。
(2)李鼎銘陵園與故居李鼎銘1881年出生,陝西米脂人,提出了精兵簡政的倡議,曾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1947年12月11日,在陝甘寧邊區政府臨時駐地綏德義合鎮病逝。李鼎銘陵園與故居位於米脂城東20公裏的桃鎮村。陵園是周恩來總理批準於1959年修建,它將陝北傳統的墓建和現代陵園建築巧妙融為一體,設計工巧,修造精湛。莊嚴雄偉的塔型紀念碑上鎊刻有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和西北局題贈的挽詞。李鼎銘故居坐落在陵園下的黃土坡上,是5孔典型的陝北窯洞,辟為李鼎銘紀念館。
(3)李有源故居李有源故居位於佳縣佳蘆鎮張家莊村。李有源出生於貧苦農家,童年時讀書雖隻有一年冬書,但刻苦好學。成年後以務農為生,喜唱民歌。1942年冬,編《移民歌》時,用陝北民歌《騎白馬》曲調編出了頌歌《東方紅》。1943年春節,張家莊村秧歌隊進城演出,傘頭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第一個唱出了《東方紅》歌曲,受到群眾熱烈歡迎。1944年春,李增正移民延安,這支歌從佳縣、米脂、綏德一直唱到延安,經魯藝文藝工作者的整理,刊登在當年的《新華日報》上,成為永久的紅色經典,並迅速在中國大地上傳唱開來。1955年5月,李有源因肝硬化腹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