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共中央轉戰陝北鬥爭的革命遺存
1.中共中央轉戰陝北時期中共中央機關及黨的領導人駐地、重大事件發生地
(1)王家灣革命舊址位於安塞縣王家灣鄉王家灣村。1947年4月12日至6月8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曾在此居住。在此期間,毛澤東撰寫了《關於西北戰場的作戰方針》和《蔣介石政府巳處在全麵的包圍之中》等文章。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從這個小山村裏向全國各戰場發出了U4份電文,推動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曆史進程。6月8日,中共中央機關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同誌,離開王家灣,前往靖邊縣小河村。
(2)青陽岔中共中央駐地舊址黨中央轉戰陝北期間於1947年4月5一13日、8月1~~3日在靖邊縣青陽岔鎮青陽岔村先後居住了11天,在此起草發表了具有深遠曆史意義的中共中央“四九”通知。舊居為7孔土窯洞,左起第一孔為任弼時舊居,第二孔為毛澤東舊居,第三孔為周恩來舊居。室內陳列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當年使用的桌、椅、発等物品。
(3)小河會議舊址19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前委在靖邊縣小河村召開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擴大會議,會議依據一年來的戰況和各戰場的形勢,著重討論了戰略進攻的部署和解放區土地改革、財政金融工作等問題。會上,毛澤東提出計劃用5年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解決同蔣介石鬥爭的問題。會議決定:劉鄧大軍直出大別山;陳謝兵團由西進陝北改為渡黃河南下,挺進豫西;西北野戰軍改南下關中為獨立堅持內線作戰,牽製並逐步削弱胡宗南集團。華東野戰軍一分為二,外線兵團由陳毅、粟裕指揮,在魯西南掩護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然後挺進豫皖蘇;內線兵團由譚震林、許世友指揮,牽製山東國民黨軍。至此,一個三軍配合、兩翼牽製、中央突破、經略中原的戰略部署形成。小河會議是一次重要會議,會後不久,人民解放軍即開始了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
小河會議舊居內陳列有毛澤東當年使用過的舊木椅、油燈和仿製的被齊、用具等,窯洞前左側有1棵杏樹,為當年毛澤東親手栽種。
(4)天賜灣革命舊址位於靖邊縣天賜灣鄉天賜灣村。1947年6月9日,毛澤東、周恩來等由小河村轉移至天賜灣村。6月14日,中央機關部隊離開天賜灣村,到村南鷹窩壕隱蔽了一天,毛澤東以“蘑菇戰術”把尾追很近的敵人遠遠甩開。毛澤東在天賜灣村共居住7天。舊址為3孔土窯洞,從西向東,中間開門,兩邊各有1臥室。當年毛澤東住左邊,周恩來住中間。舊居內現陳列有毛澤東當年使用過的1套舊木桌和仿製的被褥、用具等。
(5)神泉堡革命舊址位於佳縣神泉堡村。1947年9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來到距佳縣縣城7公裏的神泉堡。毛澤東在這裏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等重要文件,並在佳縣的梁家岔指揮了沙家店戰役,在朱官寨發表了《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10月18日,毛澤東為中共佳縣縣委題寫了“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麵”的題詞。毛澤東、黨中央在此先後共居住98天。
(6)楊家溝革命舊址位於米脂縣東南25公裏的楊家溝村。1947年11月22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率領中央機關來到這裏,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會議,即“十二月會議”,會議討論和通過了毛澤東在會上作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報告,報告闡明了徹底打敗蔣介石、奪取全國勝利的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麵的綱領和政策。“十二月會議”是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曆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為中國革命奪取全國勝利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作了充分的準備。
1948年3月21日,黨中央離開楊家溝,東渡黃河,前往華北。楊家溝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轉戰陝北的最後一個居住地。楊家溝革命紀念館主要包括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張聞天等革命家舊居,十二月會議、西北野戰軍高級幹部會議、中央前委擴大會議、慶祝宜川大捷大會和東渡黃河動員大會舊址,以及中央政治部、中央機關醫院和新華社舊址等。
(7)吳堡黨中央東渡舊址1948年3月23日,在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在望的時候,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軍總部從吳堡縣川口渡口東渡黃河,離開陝北,前往華北地區,爭取全國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