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西征,使陝甘寧邊區根據地向西擴大了400多華裏,增加了10多萬人口。我軍解放了寧條梁、定邊、鹽池、豫旺、海原、固北、環縣、曲子、華池、固原、鎮原、金積堡和靈武等地。1936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陝甘寧省委,同時成立陝甘寧蘇維埃政府,李富春任書記,馬錫五任主席。1937年2月,中共西北中央局結束工作,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成立,郭洪濤任書記。9月6日,西北辦事處改建為陝甘寧邊區政府。
(二)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初到陝北時期的革命遺存
1.直羅鎮戰役舊址
在富縣直羅鎮。1935年11月20日至24日,中央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圍殲東北軍一九師,師長牛元峰斃命,俘敵5300餘人。直羅鎮戰役的勝利,打破了國民黨軍對西北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毛澤東說,直羅鎮戰役是“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現建有烈士陵園,楊尚昆題字,蘭宜公路旁立有紀念碑。
2.吳起縣革命舊址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吳起鎮,進人西北蘇區。毛澤東在此部署並指揮取得了“割尾巴”戰鬥的勝利。為紀念“割尾巴”戰鬥的勝利,將毛澤東的指揮所所在地大崩梁改為勝利山,並在山下修建了烈士紀念碑和舊居紀念館,有毛澤東、周恩來舊居和紅軍總政治部舊址。
3.下寺灣毛澤東舊居1935年10月28日,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同誌率中央機關和陝甘支隊離開吳起鎮,沿洛河川南下,經金鼎、石畔(均屬今誌丹縣),於11月2日到達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甘泉縣下寺灣鎮下寺灣。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下寺灣召開常委會議,會議聽取了關於西北蘇區、西北紅軍及其作戰情況的彙報,成立了由毛澤東任主席,周恩來、彭德懷任副主席的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恢複了紅一方麵軍番號。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在下寺灣期間,毛澤東出席了在下寺灣村戲樓前舉行的軍民大會,發表了關於組織起來,打倒土豪劣紳的講演。11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率紅一軍團離開下寺灣。
4.下寺灣會議
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縣下寺灣召開會議。會議決定審查西北錯誤肅反事件;恢複紅一方麵軍和紅一軍團番號;撤銷中共陝甘晉省委、西北軍委和陝甘晉省蘇維埃政府籌備委員會,成立中共西北中央局(書記張聞天)、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主席博古);建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周恩來、彭德懷);並決定中央領導人分兩部分行動,一部分由張聞天、博古、劉少奇、李維漢、鄧發、董必武等率中央機關從下寺灣直接去瓦窯堡(陝甘晉省委駐地,蘇區的中心)建立黨政機關;一路由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率紅軍主力南下與西北紅軍會師,部署粉碎敵人對西北根據地第三次反革命“圍剿”問題。
5.東村會議舊址
直羅鎮戰役結束後,毛澤東於1935年11月27日率紅一方麵軍司令部到達富縣北道德鄉東村。丨1月28日,發布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抗日救國宣言》。11月30日,毛澤東出席了在東村天主教堂內召開的紅一方麵軍營以上幹部會議,並作題為《直羅戰役同目前的形勢與任務》的報告,分析了直羅鎮戰役勝利的原因。12月6日,毛澤東離開東村,於12月13日到達瓦窯堡。
6.瓦窯堡革命舊址
位於子長縣瓦窯堡鎮,舊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舊址,西北軍委舊址,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校址和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少奇舊居等。1935年12月17日一25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政治局會議。23日,會議通過了《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25日,會議通過了《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27日,毛澤東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
7.太相寺會議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