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陝西紅色文化軟實力的資源:陝南蘇區紅色文化資源(5)(2 / 2)

為了使蘇區群眾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髙,黨和蘇維埃政府在蘇區大力普及文化教育,對蘇區兒童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對成人實行掃盲教育。正因為黨和蘇維埃政府做到了執政為民,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才贏得了蘇區群眾的擁護和支持,蘇區群眾積極參軍參戰,使蘇區的存在獲得了堅強的根基。

(三)人民當家做主的主體精神

中國共產黨進行中國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把人民從被剝削、被壓迫的境遇中解放出來,建立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革命政權。在陝南蘇區蘇維埃政權建立的過程中,中共鄂豫陝省委、中共川陝省委以及紅四方麵軍和紅二十五軍中黨的組織,充分尊重廣大人民群眾在革命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了受苦受難的貧苦農民當家作主,在根據地建立的各級蘇維埃政權中,主席和委員絕大多數都由當地貧苦農民擔任。按照《川陝省蘇維埃組織法》,縣蘇維埃政府一般由主席及若幹委員組成,並設有軍事指揮、財政、經濟、交通、土地、糧食、內務、勞工、文化教育等部、委、局;區、鄉、村蘇維埃政府一般設主席和分管土地、糧食、內務、勞工、經濟、文化教育等工作委員會。據建國初期的調查和不完全統計,川陝根據地陝南蘇區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的幹部有1719人。①為了培養農民幹部,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紅二十五軍先後在湖北鄖西縣泗峽口小陽坡、陝西和湖北交界的大磨溝腦、鎮安縣店埡子舉辦了3期幹部訓練班,參加學習的人數近300人。訓練班政治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關於紅軍的宗旨和性質,提高學員對打倒帝國主義、消滅封建勢力、進行土地革命等中國革命主要任務的認識;訓練班還學習軍事課程。①農民在參加蘇維埃政權建設的同時,自己還組織並且積極參加貧農團、雇農工會、婦女委員會、農民協會和農民遊擊隊等各種群眾組織,農民在歌謠中說這樣會,那樣會,土漢條子愛農會。農會好,農會好,農民組織起來了。吃人蟲,你莫怪,看你還敢把人害。當官的,你莫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地主鬼,你莫裝,想進農會沒指望。辦農會,主義真,從此再不信鬼神。”②顯示出農民高度的革命積極性和i£人公精神。

在陝南蘇區蘇維埃政權建設中農民主體地位的確立,充分調動了農民在革命和生產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等主體精神。川陝根據地陝南蘇區先後組建各級遊擊隊164支,有遊擊隊員6700多人;他們擔負著維護蘇區治安,組織偵察、防諜等活動,對群眾進行軍事教育和訓練,擴大紅軍和支援、配合紅軍作戰等任務,在川陝根據地陝南蘇區共有4000多人參加了紅四方麵軍。在鄂豫陝根據地,紅二十五軍由人陝時的2500餘人,到西江口整編發展到4000餘人;由300名紅軍老戰士為主體組成的紅74師,到雲陽整編時增至2100餘人。這一時期,根據地內約有5000餘人參加了紅軍。

農民在參軍、參戰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土地革命和根據地的各項經濟建設。在陝南蘇區的土地革命中,主持分田工作的是在縣、區、鄉政權中成立的由貧苦農民組成的土地委員會執行,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以鄉、村為單位,進行分田工作。農民在分得土地後,積極參加生產勞動,農業生產獲得了大發展。川陝根據地陝南蘇區的壩溪區碑壩鄉焦岩溪村共78戶,1933年分配土地前全村糧食總產量為8萬斤,分配土地後連續兩年豐收,每年糧食總產量均在16萬斤上下。

在陝南蘇區革命鬥爭中農民主體精神的發揮,有力地推動了陝南蘇區政治、經濟和軍事鬥爭的開展,可以說,沒有農民在革命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主體精神,就沒有陝南蘇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