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看出,紅四方麵軍和紅二十五軍是在鄂豫皖根據地革命鬥爭遭受嚴重挫折的情況下才進行戰略轉移,並創建了川陝和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鄂豫陝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陝西南部地區統稱陝南蘇區。在陝南蘇區的建立過程中,雖然“沒有上級指示。”在艱苦的武裝鬥爭環境中,紅四方麵軍和紅二十五軍始終把建立蘇維埃政權作為首要的革命任務,每到一地,廣泛發動群眾,打土豪,鬥地主,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陝南人民在歌謠中對蘇維埃表示了高度的熱愛之情,“紅四軍一來,遍地鮮花開;鮮花名叫蘇維埃,窮苦人兒都喜愛。”
蘇維埃政權是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在農村根據地建立的工農民主政權,采用蘇俄革命政權的組織形式一蘇維埃來建製,在中央根據地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蘇區是新中國的最初雛形,蘇維埃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在戰爭環境中,首次在軍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對國家進行治理和管理的一次實踐。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的信心和決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實踐。
陝南蘇區蘇維埃政權的廣泛建立,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雖曆經磨難、曆經挫折,但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信念從未動搖和改變,並且為實現建國執政的信念不懈地進行浴血奮戰。
(二)執政為民的宗旨觀念
在陝南蘇區蘇維埃政權建立後,蘇區黨政幹部牢記“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的執政宗旨,自覺地、真心實意地為蘇區群眾謀利益,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為了使貧苦農民獲得夢寐以求的土地,黨和蘇維埃政府領導蘇區農民群眾開展f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鄂豫陝省委在領導紅二十五軍的鬥爭中,雖然戰鬥頻繁,仍把土地革命當作重要任務之一。省委庾家河會議指出:“徹底執行蘇維埃的土地法令勞動法令經濟政策,堅決與忽視工人利益的傾向,與沒收富農資本家的過早辦法作無情的鬥爭,要在徹底執行蘇維埃政綱改善群眾生活的工作當中來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鄂豫陝省委及其領導的蘇維埃政府在根據地廣泛深入地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運動。僅在華陽地區一處,紅軍就將60戶地主的3200畝土地、600多石糧食和一批財物,分給了貧苦農民。並且幫助當地群眾建立了華陽街、石塔寺、常家壩、吊壩河、瓦子溝、紅石窯、小華陽等7個鄉的革命政權。從而使人民群眾獲得了政治上、經濟上的翻身解放,當地群眾高興地唱著從前婦女鍋台轉,隻有男州沒女縣;自從建立蘇維埃,天下事情管一半”。紅四方麵軍在陝南蘇區蘇維埃政權建立的過程中,也積極開展分田分地運動,許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得到了土地,農民在歌謠中說你挖窩,我打樁,木粧入土三尺三。分田莫忘紅四軍,打下木樁做紀念。”
為了保衛鞏固蘇區,改善群眾生活,黨和蘇維埃政府製定了一係經濟政策,努力發展蘇區經濟,千方百計地幫助群眾搞好生產。在商業政策方麵,1934年12月20日,鄂豫陝省委以紅二十五軍的名義,頒布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司令部、政治部《關於商業政策問題》的布告。這一布告共提出七條商業暫行條例,它明確規定了“蘇維埃商業政策的原則是保證貿易自由,反對奸商,取消一切苛捐雜稅厘金關卡,實行統一的累計稅。”並申明“凡軍閥官僚賣國賊漢奸民團首領以及一切反革命分子所開的商店一律沒收。”“凡沒有參加反革命即令是地主的商店,如能遵守蘇維埃的法律,仍保證其繼續營業”。“凡沒有參加反革命的商店,在紅軍行動境內,準其運輸行走。”紅軍占領洛南縣城後,沒收了反動分子的糧財,分配給貧民,對正當經商的“致中和”山貨店、“丁裕恒”中藥鋪、“瑞義合”食品店等按商業政策加以保護。商縣龍駒寨街是水旱碼頭,商賈雲集,生意興隆,紅二十五軍在這裏整訓時,積極維護商業秩序,組織合作社,支持商戶的正當經營。潘家河街是旬陽縣通往西安的交通要道,紅七十四師多次經過此地,並不撞動街上的行商坐賈,受到商戶的好評。由於製定和執行了這些正確的政策,不僅孤立了少數敵人,而且團結了廣大群眾,實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