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重視倫理(下)(3 / 3)

——《曾國藩全集·雜著·勸誡淺語十六條》解讀

人應該節儉而不應該吝嗇。節儉,是指儉省節約以合乎禮數;吝嗇,是指對窮困急難的人也不關照周濟。現在肯施舍的卻也奢侈,能節儉的卻又吝嗇。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節約而不吝嗇,那就可以了。

孔子說:“生活奢華了,人就不會謙遜。生活太吝嗇了,人就有些鄙陋。與其讓人傲慢無禮,寧肯讓他鄙陋一些。”又說:“一個人即使具有周公才那樣的才華和美德,但他要是很驕傲、很吝嗇的話,那麼他其它的一切就不值得再去看了。”所以,為人可以儉樸,但不可以吝嗇。儉樸,也就是節約,這是一種合於禮法的行為;而吝嗇就是說別人已經貧困到危急的地步自己還不去救助。現在,有的人雖然能救濟別人,但自己過得也太奢華了;有的人雖然生活很儉樸,但又不夠大方。如果既能救助別人,自己又不奢華;雖然生活儉樸,但對人又不吝嗇,那就好了。人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最重要的就是種植莊稼而獲取食物,栽種桑麻而獲取衣服。能收藏起來,供人們長期食用的果品、蔬菜,是生長在果園、菜地裏的;能做成菜肴的雞、豬,是在雞窩、豬圈長大的。至於高大的房屋、日常的用具、燒火的柴草、照明的蠟燭,沒有一樣不是用地裏長出的東西做成的。所以,能夠守護家業的人,即使關起門來,他生活的用品也足夠了,所缺的,隻是家裏沒有鹽井罷了。依現在北方的風俗,大多數家庭都能勤儉節約,承擔起家裏衣食所需。而江南的風氣就太奢侈了,大多數不敷所用。

一個人知道節儉,則一個家庭就會富裕;一個君王知道節儉,則一個國家就會富裕。

勤勞、懶惰、節儉、奢侈,是成功和失敗的關鍵。

成就家業的方法,就是儉和勤。

勤勞和節儉,就像陰和陽、表和裏一樣,缺一不可。隻有勤勞而不知節儉,就好像一個漏酒杯,雖然把酒裝滿,但什麼也存不下;隻有節儉而不知勤勞,就好像無法耕種的田地,雖然小心守候,但什麼也收獲不到。要知道勤勞必須節儉,節儉必須勤勞。

勤勞的方法有五個:第一是身勤,險遠的道路,要親身前往檢驗,艱苦的地方,要親身去嚐試。第二是眼勤,每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每接一文,必反複審閱。第三是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第四是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第五是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亦通。五者都能做到,就沒有盡不到的職責了。

“農以耕桑為本,而勤儉又為耕桑之本”,勤儉持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家風。我國古人曆來十分重視勤儉持家,以勤勞節儉為美德,以奢侈浪費為惡行。勤儉有兩方麵的內容,一是與懶惰相對的勤勞,二是與奢侈相對的節儉。勤和儉盡管有區別,但二者的聯係是十分密切的。隻勤不儉,如漏器盛水,終將一空;隻儉不勤,如流水斷源,終會幹涸。勤的本質在於盡己之力,對所從事的職業勤勤懇懇、不怠不惰。一切成果無一不是來自辛勤的勞動,勤勞是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作為“治國”的經驗。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要樹立“浪費也是腐敗”的節約意識,克服“花公家錢不心疼”的不良心態,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現代社會,在全球範圍內,可循環利用理念的發展和鞏固,環保節約型社會的提出和建設,相對於國家,相對於我們生存的星球,也是在更高的層麵上的一種勤儉持家吧。

21.兄弟相顧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親焉,故於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遊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愛先人之遺體,惜己身之分氣,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際,異於他人,望深則易怨,地親則易弭。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則塗之,則無頹毀之慮;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壁陷楹淪,無可救矣。仆妾之為雀鼠,妻子之為風雨,甚哉!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疏薄;群從疏薄,則兒童為仇敵矣。如此,則行路皆碏其麵而蹈其心,誰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於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將數百之師,得其死力,而失恩於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親也。

——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解讀

自有人類以後,就有了夫妻;有了夫妻以後,就有了父子,有了父子以後,又有了兄弟。一個家庭最親近的,就是這三種關係了。從這三種關係再發展開來,還可以算到九族,然而它們都是以夫妻、父子、兄弟三親為根本的。所以凡看重人倫的人,不能不誠心地遵守它。兄弟,是身體雖然分開,而氣息血脈相承的人。在他們幼小的時候,走在路上父母左手牽一個,右手拉著一個,或者一個拉者父母的前衣襟,一個拽著父母的後衣襟。吃飯時,他們用的是同一個幾案,穿衣服,則是大的穿了,小的再穿。學的東西也一樣。就連外出遊玩,也是兄弟同在一起。兄弟中雖然也會有行為悖亂的人,但對他仍然不能不以愛相待。等到兄弟們長大成人,他們各娶了自己的老婆,各生了自己的兒子,就是秉性忠誠敦厚的人,對兄弟的友愛也不能不比以前有所減弱。妯娌之間的關係,比起兄弟們來說,就要更疏遠、淡薄一層了。現在要讓關係疏薄的人克製自己的感情,去體念兄弟間親密、深厚的恩誼,這就好像要給一個方底的盒子,蓋上一個圓形的蓋子那樣,必然是合不攏的。隻有那些兄弟感情特別深厚,不為他人所動搖的人,才能避免兄弟之間產生矛盾。父母都去世後,兄弟之間相互照顧,應當像影子緊跟著形體,回響緊隨著聲音一樣。愛護先人遺留的骨血,珍惜自己從先人那裏分得的精氣,除了兄弟,還有誰再去考慮它呢?兄弟之間相處,是不同於其他人的。彼此企望太深,就容易產生積怨;他們感情親近了,才容易使埋怨消除。這就像住房子一樣,有一個漏洞就及時填補,有一條縫隙就立刻抹住,這樣才不會有房子倒塌的憂慮。如果不顧慮雀鼠的危害,不防備風雨的侵蝕,久而久之,牆倒柱傾,那時就無法可救了。奴仆、婢妾有時就像雀鼠,妻子有時就像風雨,而且要比它們更厲害啊!兄弟不和睦了,那麼侄兒之間就不會相愛,侄兒不相愛了,那麼家族中的其他子弟就會疏遠、淡漠;家族子弟們感情疏薄了,那麼更小輩的孩子就會成為仇敵。這樣下去,外麵的生人就可以隨意欺辱這個家族了,那時又有誰能救它呢?有的人能廣交天下之士為友,而且相處得愉快、友好,但卻不能尊敬兄長,為什麼他能愛那麼多外人,而獨獨不愛可數的幾個兄長呢?有的人能帶領幾萬人的軍隊,並且能讓他們拚死效力,但對弟弟卻缺乏恩愛,為什麼他能愛關係疏遠的人,而偏偏不愛血緣親近的人呢?

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融洽,團結和睦,就會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就能把麵臨的事情辦好,從而使家業昌盛。兄弟姐妹是有著血緣關係的人,親情、親密關係是僅次於父母、夫妻、兒女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兄弟姐妹之間要相互愛護、相互照顧,以“和為貴”,和睦相處。這對於單個家族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家家幸福美滿,和睦和洽,整個社會自然就其樂融融、安樂祥和了。

22.互敬互愛吾觀夫婦之道,且有冤怨而聞嫌妒,其由耽淫惑亂之情多也,故後世有滅身亡家之禍發焉。

——元結《元次山集》夫婦之倫,恩若父子,洽若昆弟,敬若君臣,誼若朋友,然而辨之盡也。

——戴震《原善下》解讀

我看夫婦相處的道理,若有冤屈、怨恨而去挑撥離間、嫉妒嫌惡,是由於沉迷於淫樂、迷惑於私情的居多,所以後代的人認為這是滅身亡家的禍端。

夫婦之間,恩惠如同父子,和洽如同兄弟,敬重如同君臣,交誼如同朋友,但是卻不能明確分開各種關係。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把夫妻關係看得極為重要,認為夫妻關係是人倫之始,在整個社會倫理關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夫妻關係的和諧是家庭團結和睦的關鍵。夫妻之間應該真誠相愛、平等相待、體貼諒解;應該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敬愛和樂,“如鼓琴瑟”。古往今來,流傳著許多優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和諸如“鴛鴦鳥”、“比翼鳥”、“連理枝”、“並蒂蓮”之類的美好喻詞。每個人都期盼天長地久的愛情,忠實牢固的婚姻,和諧美滿的家庭。確實,隻有個人生活的和諧美滿,才能帶給人心靈上真正的放鬆和愉悅,才能使人享受真正快樂和諧的人生。

23.內睦家昌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

——林逋《省心錄》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

——朱用純《治家格言》解讀

內部和睦的家庭,家業就昌盛;與外界人際關係和睦,事業就會成功。

一個家庭和睦順暢,即使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也還會有愉快的心情。

關於家風,我國曆代先賢都提倡一個“和”字。並且認為,家庭隻有團結和睦,才能萬事興旺,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家和萬事興”,“家有一心,有錢買金;家有二心,無錢買針”等格言,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因為它是千百年來家庭生活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優良的家風傳統,它適應每一代人和每一個家庭。“家和”,就是家庭中人際關係協調、和諧、團結和睦。團結和睦是幸福美滿家庭的基礎。家庭是人們的休養生息之所,人們的天倫之樂、人倫之福都是在家庭中。所以人們常常將家庭稱之為“避風港”、“安樂窩”。家庭中的人際關係是否和諧,直接關係到個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滿。如果整天家庭中衝突不斷,內戰內爭不休,甚至出現夫妻相鬥、父子相爭、兄弟打鬧等現象,也就失去了天倫之樂、人倫之福,家庭生活也就會度日如年,倍受煎熬。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賈探春說:“像我們這樣的大家族,從外麵是殺不死的,須要從裏麵殺起,才殺得死。”確實,很難想象,一個家庭矛盾尖銳、親情淡薄的家庭,何以能夠抵擋外界的風風雨雨,而一個家庭關係和睦,全體成員互相關心、共同奮鬥的家庭,又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又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它興旺發達。

團結和睦是家業昌盛的開端。一個團結和睦的家庭,人人心情舒暢,全家人團結一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慰勉,就能克服種種困難,把事情辦好,家業就會昌盛。而就家庭關係而言,除了夫妻父子,最密切的自然是兄弟姐妹了,雖然在生活中是各自獨立的,但是,作為親情的慰藉,尤其是困難中的互助,最可靠的,還是兄弟姐妹,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無不都是由此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