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來重視倫理道德。在儒家學者,尤其是孔子眼中,“五倫”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倫理關係,是人倫道德的基礎與核心。“君禮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順,朋友忠信”,是孔子關於倫理道德的基本思想。人作為一種社會性的存在,是處在各種相互對待關係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關係之中的,因此,要想獲得自身的圓滿,與他人的和睦相處,就必須以一定的規範和道德來處理好各種關係。雖然在現在看來,“五倫”思想有其糟粕之處,但其中的某些見解和思想,對於我們重新認識社會成員之間、家庭之間,以及個人、家庭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營造和諧美滿、安和樂利的和諧社會,仍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1.兄友弟恭惟孝,友於兄弟,克施有政。
——《尚書·君陳》棠棣之華,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相樂且孺。……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詩經·小雅·棠棣》家庭不睦有二:一曰意見,二曰錢財。家庭之間全要委曲,棄小嫌而全大倫,方可。
——康有為《南海師承記·講仁字》解讀
隻有孝敬父母,兄弟和睦,才能把家庭管理好,從而家業興盛。
棠棣花啊棠棣花,花朵鮮豔多美麗,如今世上所有人,完全不如親兄弟。遇到死喪可怕事,廣闊原野少一人,隻有兄弟遍地尋,鶺鴒鳥兒在平原,隻有兄弟救危難。雖有良朋在身邊,隻能為你長聲歎。兄弟在家有爭吵,遇到外侮共抵擋。雖有良朋在身邊,終究不能幫大忙。待到喪亂全平息,生活安寧不相依。此時雖有親兄弟,不如朋友情意密。擺列你的籩和豆,家宴之上暢飲酒。兄弟全都在一處,和樂愉快人人有。妻子兒女情意合,如同奏樂聲和諧。兄弟全都聚一處,和樂盡歡多親熱。祝你全家情意好,妻子兒女都歡喜。兄弟關係深探究,確實如此當牢記。
家庭不和睦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意見,一個是錢財。家庭成員之間,在小事情上要委曲求全,摒除小的摩擦而成就和樂和美的家庭關係。
中國傳統的長幼倫理的基本規範是兄友弟恭,長幼有序。即兄對於弟要親愛之、寬裕以誨之、體貼以念之、謙虛而讓之、身表而率之;弟對於兄長要尊敬之、順從之。兄弟之間重要的是相互敬愛、同心同德,一人有難,大家相助,遇事要寬宏大量,不怕吃虧。孔子認為,“兄弟怡怡”,即兄弟之間和睦相處也是成為君子的一個重要條件。兄弟之間的和睦融洽,推廣於家族,以和妯娌,以諧家庭、家族。推廣於社會,尊長愛幼,以諧社會。
2.教子以道為人父而不明父子之義以教其子而整齊之,則子不知為人子之道以事其父矣。故曰:父不父,則子不子。
——《管子·形勢解》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左傳·隱公三年》解讀
為人父親而不懂父子之間的道理來管教子女,子女也就不會懂得做子女的道理來事奉父親了。所以說:“父不父則子不子。”
石碏說:“我聽說愛護子女,就用正確的方法教導他,不讓他接近邪惡。驕傲、奢侈、荒淫、散慢,是自己導致邪惡。這四種惡習的養成,是因為溺愛驕縱過度的原因。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家庭中,"望子成龍"是父母的最大心願。在對子女的培養問題上,傳統倫理特別強調“嚴而有慈”、“愛中有教”,“教子以道”、“育子有方”。誠然,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和養育要教之有道、養之有方。兒女隻有接受了正確的教育,才能尊老愛幼、彬彬有禮,才能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父母、回報社會;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並培養為人處事、成家立業的能力。
3.朋友忠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論語·子罕》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論語·顏淵》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論語·子路》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雲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論語·子張》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係辭上》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莊子·山木》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因四夷,人莫不貴。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端慤誠信,拘守而詳,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任。
——《荀子·修身》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陸機《陸平原集·要覽》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誠。
——《陳子昂集·補遺·座右銘》結交貴肝膽,或則尚道義。
——梁紹壬《論交》解讀
與朋友相交,說話要誠實可信。
孔子從四個方麵教導學生:典籍文獻、道德實踐、對人忠誠、講究信用。
子貢問交友的道理。孔子說:“忠心地勸告他,好好地引導他,如果他不聽,就應該停止,不要自找侮辱了。”
朋友之間是相互批評,兄弟之間是親切和氣。
子夏的學生向子張詢問應該如何交朋友。子張問:“子夏對這個問題說了些什麼?”子夏的學生回答說:“子夏說‘可以交朋友的就和他交往,不可以交朋友的就拒絕和他交往。’”子張說:“我聽到的與這個不同:君子尊敬賢人,也能夠容納普通人;誇獎好人,同時也憐憫那些無能的人。如果我是個很好的人,那對人有什麼不能寬容的呢?如果我是個不好的人,人們將會拒絕和我交往,那我怎麼可能去拒絕別人呢?”
孔子說:“君子做人的原則,要麼出仕要麼隱居,要麼沉默要麼講話。兩個人同心同力,力量可以折斷鐵石。交心的真心話,如同氣味芳香的蘭花一樣。
君子與人交往平平淡淡,小人與人交往甜甜蜜蜜;君子的交往平淡卻有真情,小人的交往甜蜜卻不真誠。
體貌恭敬內心忠誠講信義,遵循禮義法度而又性情仁愛的人,走遍天下,即使一時被困在少數民族偏遠之地,人們沒有不尊重他的;勞累辛苦的事就爭先去做,富饒享樂的事就讓給別人,而且端莊謹慎誠懇信實,恪守法度又明察事理的人,才能走遍天下,即使一時被困在少數民族偏遠之地,人們沒有不信任他的。
以勢利為基礎的交友,是難以維持久遠的。
要敦促兄弟間和睦,使朋友堅定誠信。
結交朋友的可貴之處是肝膽相照,崇尚道義。
交友是個人與他人、社會溝通交流的基本途徑。孔夫子認為,交友對於成就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就是“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因此,必須慎重交友。古人雲:“君子交有義,不必常相從”、“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朋友之交,最令人羨慕的是知音式的神交,最令人崇敬的是舍己式的義交。因此,交友重信講義是重要的原則。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也就是說,與朋友交往要忠誠守信。在現代社會,社會關係網絡更為發達、便捷,有著更為廣泛的交友的需要。交友不僅體現了個人身心的和諧美滿,人際關係的和睦融洽,也體現了個人為人處事的能力。“一個好漢三個幫”,“出門靠朋友”,“四海之內皆兄弟”,已經成為現代人關係網絡的真實寫照。如何擇友,怎樣交友,是現代人所需要的生活藝術與技術,於此也就更顯示出孔子的交友思想至今仍閃爍著睿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