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采《袁氏世範·睦親》解讀
住在一個院子裏的人們,在相互拜訪時,進門前一定要高聲問話並加重腳步,以便讓人家知道有人來了,不能悄悄地前往。否則,如果人家正在談論有關你的事情,你突然闖進去,就會使雙方都很尷尬,搞得自己進退兩難。更何況還有不明事理的人專愛躲在幽暗處偷聽人家談話,自己如悄然探訪也容易使人誤會。因為那種專愛偷聽,挑撥是非的人,是不能與之長期住在一起的。另一方麵,即使你住的地方很僻靜,也不要動不動就諷刺批評他人,一定要想到,你的話可能被人聽到。俗話說:“隔牆有耳。”還有所謂:“白天不能議論人,晚上不可議論鬼。”
“長舌婦”常在背後議論鄰裏的長短,打聽或宣揚他人的隱私,任何雞毛撣子的小事情在他們嘴裏都會添油加醋,甚至播弄是非,挑起矛盾,是極端令人厭惡的行為。這既是不文明的表現,也是鄰裏糾紛的導火索。所以,鄰裏之間應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幹涉彼此的正常生活,並尊重彼此的私人空間,不猜疑,不嚼舌根。這樣鄰裏之間才能保持良性的互動關係,和睦相處。
4.不欺鄰裏睦族之次,即在睦鄰。鄰與我相比日久,最宜親好。假令以意氣相淩壓,彼即一時隱忍,能無忿怒之心乎?而久之緩急無望其相助,且更有仇結而不可解者。嚐見有勢之家,不獨自行暴戾於家,偶鄉鄰有觸於我者,輒加意氣淩轢,此大非理。吾家小人家,自無此事。或後稍有進焉,亦宜愈加收斂,不獨不可淩於鄉,即家有豪奴悍仆,但可送官懲治,切勿自逞胸臆,取不可測之禍也。
——姚舜牧《藥言》趙清獻公家三衢,所居甚隘,弟侄欲悅公意者,厚以直易鄰翁之居,以廣公第。公聞不樂,曰:“吾與此翁三世為鄰矣,忍棄之乎?”命亟還公居而不追其直。此皆人情之所難也。
——吳亮《忍經》解讀
除了要與族人和睦相處外,其次,就是要睦鄰了。鄰居與我相處的時間很長,雙方最應該友好相處。假如平時對鄰居盛氣淩人,那麼,人家雖然一時可以對你忍讓,但心中豈能不積蓄其憤怒?久而久之,雙方關係搞壞了,你遇到急事,也就無法指望得到鄰居的幫助了。甚至有的還結下無法化解的仇恨。我常見一些有權有勢的人不僅在家中暴虐無比,而且,鄉鄰對之稍有冒犯,就立即對人家百般欺淩,這是非常無理的。我們是小戶人家,自然不會有此類事情發生。然而,就是以後我家有所發達,也應該是更加收斂才對,不僅不可欺淩鄉親,就是對家中的豪奴悍仆也應送交官府懲辦,切不可任意行事,以免招來不測之禍。
趙清獻公家住在三條大路交界的位置,住房很擁擠,他的侄兒們想使他高興,以很高的價錢購買了一位鄰居老人的房子,以擴建趙清獻公的住宅。當他聽說了這件事後很不高興,說:“我和這位老人三代都是鄰居,怎麼忍心拋棄他們家呢?”命令侄子們立即把房子還給那位老人,但不要回買房子的錢。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
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鄰裏鄉親之間,應該互相關照,團結互助。欺負鄰裏的行為,會造成鄰裏之間關係的緊張、冷戰、惡劣,甚至大打出手、有意報複。如果有向善之心,就不能欺負鄰裏,要懂得尊重、理解鄰裏,還要學會幫助鄰裏、溫恤鄰裏,這樣鄰裏之間的關係就會和睦。鄰裏的這種行為與後果,仿若一麵鏡子,折射出社會的和諧程度,如果人人外不欺人,那社會將是一個安定、和諧的美好家園。
5.平等相待世有無知之人,不能一概禮待鄉曲,而因人之富貴貧賤,設為高下等級,見有資財有官職者,則禮恭而心敬,資財越多,官職越高,則恭敬加焉。至視貧者賤者,則禮傲而心慢,曾不少顧恤。殊不知彼之富貴,非我之榮,彼之貧賤,非我之辱,何用高下分別如此。長厚有識君子必不然也。
——袁采《袁氏世範·處己》解讀
世上有些無知的人,不能對父老相親一視同仁、以禮相待,而是因人而異,以富貴貧賤為標準劃分出高下等級。他們對有資財、有官職的人總是恭敬有禮。人家資財越多、官職越高,他們的態度就越發恭敬。而當看到貧窮的平民百姓,這些人的態度就非常傲慢,毫無禮貌可言。他們不去或是很少去關照、周濟那些貧賤的人。殊不知,他人的富貴不是我的榮耀,他人的貧賤也不是我的恥辱,為什麼要用不同的標準來對待他人?寬厚、有見識的人一定不會這樣做。
以平等的姿態對待鄰裏是君子的一種美德。平等對待鄰裏意味著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尊重鄰裏。隻有平等對待鄰裏,才能與鄰裏建立真誠友好的人際關係。以鄰裏的貧富和權利大小來作為待人的標準,就會對富人、對高官低三下四、阿諛奉承,而對窮人、對平民就是一副盛氣淩人、頤指氣使的態度。這種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行為是對自我人格的丟棄,得不到任何一方的尊重,也不可能與鄰裏之間建立良好的交往關係。
6.鄰裏互助居宅不可無鄰家,慮有火燭,無人救應。宅之四圍如無溪流,當為池井,慮有火燭,無人救應。又須平時撫恤鄰裏有恩義。有士大夫平時多以官勢殘虐鄰裏,一日為仇人刃其家,火其屋宅。鄰裏更相戒曰:“若救火,火熄之後,非惟無功,彼更訟我以為盜取他家財物,則獄訟未知了期!若不救火,不過杖一百而已。”鄰裏甘受杖而坐視其大廈為煨燼,生生之具無遺。此其平時暴虐之效也。
——袁采《袁氏世範·治家》解讀
居室的周圍不能沒有鄰居,否則,一旦失火,就會無人前來救應。住宅四周如果沒有溪流,就應該挖個水池或水井,不然的話,一旦失火,將沒有水可以滅火。此外,還應該在平時與鄰裏搞好關係,盡力幫助他們。有的士大夫平日倚仗官勢殘害百姓,一旦有仇人來殺他的家人、燒他的房子,鄰居們就會相互告誡說:如果救火,火被撲滅後,我們不僅無功,他反而會控告我們偷他家的東西。於是,我們就會被抓入獄,不知要判多少年。如果不救火,不過是被打一百杖而已。鄰居們就是這樣,甘願被打一百杖,也不願去救火,坐視他家房屋化為了灰燼,其家人被燒死。這是他平日殘害百姓鄰裏的後果。
鄰裏之間互相幫助,可以共同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並讓人感受到善良的人心,人間的真情。倡導鄰裏互助,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需要。鄰裏互幫、互助、互敬、互愛,會形成溫馨的社區氛圍,溫暖每一個人的心房。社會由千萬鄰裏而構成,鄰裏互助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