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交換的重要媒介,貨幣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隨著交換的深入發展,貨幣越來越成為一種必要,且貨幣本身也不斷得到發展。雖然古代圍繞貨幣是否必要、應建立何種幣製等爭論不斷,但這恰恰說明了貨幣的重要性,而且曆史發展的趨勢也說明了這一點。古代大量的貨幣思想有許多可資借鑒的地方,如反對私鑄、中央集中管理、以貨幣政策作為調節經濟的杠杆、保持商品和貨幣的合理比例等,這些對於我們現在發展經濟也能帶來一些思考。正是基於貨幣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我們更應當管理和駕禦好貨幣政策,使之為經濟發展帶來利益,為社會的和諧帶來幫助。
1.收銅之利(故銅布於天下,為禍博矣。)今博禍可除,而七福可致也。何謂七福?上收銅勿令布,則民不鑄錢,黥罪不積,一矣。偽錢不蕃,民不相疑,二矣。采銅鑄作者反於耕田,三矣。銅畢歸於上,上挾銅積以禦輕重,錢輕則以術斂之,重則以術散之,貨物必平,四矣。以作兵器,以假貴臣,多少有製,用別貴賤,五矣。以臨萬貨,以調盈虛,以收奇羨,則官富矣而末民困,六矣。製吾棄財,以與匈奴逐爭其民,則敵必懷,七矣。故善為天下者,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今久退七福而行博禍,臣誠傷之。
——賈誼《新書·鑄錢》解讀
(銅遍布天下,為禍很大。)現在有辦法消除大禍而得到七福。什麼叫作七福呢?政府把銅全部收集起來,不使它散在各地,百姓就不能再鑄錢,犯黥罪的人就不會增加,這是一福。假幣不再增多,百姓對錢幣信任不疑,這是二福。采銅鑄錢的人都回到耕種田地上來,這是三福。銅全歸國家掌握,官府可利用這大量的銅去調節幣值的輕重高低,幣值低了,就設法回籠;幣值高了,就設法散發出去,物價就會穩定了,這是四福。官府用銅作兵器,用銅錢賞賜功臣,該賞多少有一定的製度,用以區別功勞的大小,這是五福。官府用銅錢收購貨物,調節市場貨物的餘缺,用來收購民間積存的財物,這樣,公家就會富裕充實,而工商豪富就可受到抑製,這是六福。國家可以用控製起來的多餘財貨,去爭取匈奴的人心,則敵人必然會受到懷柔而來歸附,這是七福。所以善於治理國家的人,能夠轉禍為福,轉失敗為成功。現在,一直沒有采取能帶來七福的政策,而對於帶來大禍的政策則在推行,我實在為此感到痛心。
賈誼的貨幣思想在於,通過政府掌握鑄幣權,提高貨幣的信譽度,穩定民心以務農,調節幣值以穩定物價,用於殺過賞賜,調節餘缺,外交上爭取民心等。賈誼正是認識到了貨幣多方麵的作用,所以主張控製當時用於製幣的銅,從源頭上加強對貨幣的管理。事實上,貨幣作為調和經濟的重要載體和中介物,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更大。因為現代社會的經濟形式更為多樣複雜,為了保證經濟平衡、有序發展,要調節各種關係、分配各種利益、整合各種資源,創造和諧流轉的經濟狀態,因而貨幣也就成為了更加重要的杠杆和工具。
2.幣行適度維幣之行,以通農商;其極則玩巧,並兼茲殖,爭於機利,去本趨末。
——《史記·太史公自序》解讀
貨幣的行使,能促進農工業商品的流通。但極度發展,則會出現弄虛作假,兼並猖獗,爭相投機取利,棄農而經商的現象。
活躍的貨幣流通,能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古代社會自然經濟占主體,以農為本的社會環境中,貨幣流通的活躍程度,應當與農業經濟的發展保持平衡,這樣才能保障社會發展協調、平衡。這種思想對於現代經濟發展的啟示在於,貨幣的發展狀況和程度應當與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一致,才能形成和諧穩定的經濟關係,從而促進和調節經濟的和諧發展。
3.貨幣調劑大夫曰:王者塞天財,禁關市,執準守時,以輕重禦民。豐年歲登,則儲積以備乏絕;凶年惡歲,則行幣物,流有餘而調不足也。
——桓寬《鹽鐵論·力耕第二》臣聞穀帛者生於農也,器用者化於工也,財物者通於商也,錢刀者操於君也。君操其一以節三。三者和鈞,非錢不可也。夫錢刀重則穀帛輕,穀帛輕則農桑困,故散錢以斂之,則下無棄穀遺帛矣。穀帛貴則財物賤,財物賤則工商勞,故散穀以收之,則下無廢財棄物矣。斂散得其節,輕重便於時,則百貨之價自平,四人之利鹹遂,雖有聖智,未有易此而能理者也。方今關輔之間仍歲大稔,此誠國家散錢斂穀防儉備凶之時也。時不可失,伏惟陛下惜之。
——白居易《平百貨之價,陳斂散之法,請禁鎮銷錢為器》解讀
我認為:帝王控製自然財富,管理關卡和市場,根據季節變化調整物價,運用貨幣政策治理民眾經濟。豐收年景,便積存物資以防備短缺;災荒年月,便發放貨幣賑糧,這就是以豐年的積餘來調劑荒年的不足。
我聽說穀帛是農民生產的,器皿用具是手工業者製造的,財物是由商人流通的,錢幣是由君主控製的。君主控製錢幣,用它調節農工商三者的關係。農工商三者要協調一致,沒有錢幣來進行調節是不可能的。如果錢幣價格貴,那麼穀帛的價格就賤,穀帛的價格賤,那麼農業生產就要受到損害,所以就要投放錢幣來收購穀帛,這樣百姓就不會隨便遺棄穀帛了。穀帛的價格貴,那麼財物的價格就賤,財物的價格賤,那麼工商業者就會受到傷害,所以就要拋售糧食來回收錢幣,這樣百姓就不會隨便丟掉財物了。斂散調節得當,價格高低適合時宜,那麼,各種貨物的價格就會自然平衡,農、工、商、君主都能得到好處,雖然有聖人的智慧,若不是這樣做,也是不能治理好國家的。現在關中三輔一帶,連年大豐收,這正是國家投放錢幣收購穀物、防備饑荒的好時機。時機不可失,請陛下珍惜這一時機。
這裏鮮明地提出通過貨幣政策來調節經濟,調節供求和需求的矛盾,這樣才能使災荒減少,物資充足,民心穩定,國家太平。現在我們所施行的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和控製貨幣供給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而央行通過貨幣政策要實現的宏觀經濟目標,主要有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就業充分、國際收支平衡等。雖然這些具體問題是古代不存在的,但運用貨幣杠杆作用的實質則是一樣的。所以,如何控製貨幣的投放量,有效地通過貨幣政策,保障人民生活的和諧穩定,促進經濟建設的和諧發展,同樣也可以從前人那裏吸取有益的經驗。
4.幣製穩定曰:錢散矣,京畿虛矣,其勢必積於遠方,若果行之,則彼以無用之錢,市吾有用之物。是匱近而豐遠也。曰:事勢有不得,官之所急者,穀也。牛馬之禁,不得出百裏之外,若其他物,彼以其錢取之於左,用之於右,貿遷有無,周而通之,海內一家,何患焉?曰:錢寡矣。曰:錢寡,民易矣。若錢既通而不周於用,然後官鑄而補之。
曰:然則收而積之與?曰:通市其可也。或曰:改鑄四銖。曰:難矣。或曰:遂廢之。曰:錢實便於事用,民樂行之,禁之難。今開難令以絕便事,禁民所樂,不茂矣。曰:起而行之,錢不可,如之何?曰:尚之廢之,弗得已,何憂焉!
——荀悅《申鑒·事時》解讀
如果問:現在已經分散為小錢了(指董卓壞五銖,鑄小錢),京城之內已經沒有五銖錢了,這樣勢必都聚積在遠地商人的手裏,如果恢複行用五銖錢,那麼,那些遠地的商人就會用以前廢止的五銖錢,來大量購買京城裏的有用之物,這不就使京城物資缺乏而使遠地豐足了嗎?回答說:情況不會這樣。因為官府最急需的是穀物,而用牛馬運輸穀物,不可能超出百裏之外;如果是其他的物品,他們用自己的錢在這裏買進,到那裏去賣掉,進行貿易,互通有無,全國是一家,這又有什麼可擔憂的呢?如果問:錢少了,怎麼辦呢?回答說:錢少物賤,人民生活會更容易。如果錢幣流通的數量不夠用,可以由官府鑄造來補充它。
如果問:既然這樣,那就把錢積貯起來不行嗎?回答說:錢幣應當是讓它在市場上流通的。如果問:改為鑄造四銖錢是否可以?回答說:這太難了。如果問:索性取消貨幣好嗎?回答說:錢幣便於交換,人民樂意使用它,難於禁止。現在硬要難於實行的命令去杜絕方便的事,禁止人民所樂意的事,這不是太勉強了嗎!如果問:恢複使用五銖錢,實行起來不順利,怎麼辦呢?回答說:一種貨幣的建立或廢除,不是人的意誌所能決定的,何必去憂慮它呢?
這段文字通過問答的形式肯定了貨幣在市場流通中的地位,並認為其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不可廢除的一環,而且貨幣製度是一種符合經濟規律的客觀存在,幣製應該穩定。具體地說,貨幣能互通有無,促進流通,通貨緊縮時可增加中央的貨幣發行量以調節幣值,穩定物價。這些對貨幣功能的認識,都是平衡經濟、創造穩定經濟環境所必需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全球化,貨幣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貨幣作為流通工具在現代經濟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加強金融管理,以創造流轉更為高效、和諧、有序的金融環境、經濟環境,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奠定堅厚的經濟基礎。
5.穩定幣值夫泉貝之興,以估貨為本,事存交易,豈假數多。數少則幣輕,數多則物重,多少雖異,濟用不殊。況複以一當兩,徒崇虛價者邪。凡創製改法,宜從民情,未有違眾矯物而可久也。泉布廢興,未容驟議,赤仄白金,俄而罷息,六貨憒亂,民泣於市。良由事不畫一,難用遵行,自非急病權時,宜守久長之業。煩政曲雜,致遠常泥。且貨偏則民病,故先王立井田以一之,使富不淫侈,貧不過匱。
——何尚之《以一大錢當兩議》解讀
因為,錢幣的作用,主要是估算貨物的價值,作為交換的媒介,這就不必求多了。錢幣的數量少就使錢幣輕,數量多就使物品重,多少雖有差別,作用卻是一樣的。更何況以一大錢當兩,這樣更助長了弄虛作假的現象。大凡創立製度變革律法,都應該順從民情,向來沒有違背眾人意願的法律製度能夠長久的。某種錢幣的廢除和使用,不能出自突然的議論。前代漢武帝的赤側白金並行的政策,剛剛實行就停止了;王莽的六種貨幣造成混亂,百姓倍受苦難,使他們在街市上痛哭。因為標準不統一,很難遵循實行,如果不遇到大災大難,應該恒久保持而不要多變。政事複雜而多變,時間長了必然會出現麻煩。錢幣不公正,百姓就會受苦,因而,先王創立井田製來進行統一,使富貴的人不至於到淫侈的地步,貧窮的人也不至過於匱乏。
首先,何尚之看到了貨幣的兩種基本功能:價值尺度,交換媒介。其次,他看到了貨幣流通數量適宜的重要性。當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實際所需的貨幣量時,貨幣就會貶值,否則就會升值。所以,貨幣的數量不能過多或過少。再次,他看到了貨幣政策和製度保持相對穩定的重要性,與經濟狀況適宜的貨幣製度和政策,應當統一、公正、穩定,這樣才能穩定民心、發展經濟。現在我們構建和諧的經濟發展局麵,既要在一定範圍和程度內適時調整貨幣政策,以跟隨經濟的變化發展,又必須保持貨幣政策的相對穩定,使人心安穩,保證經濟在穩定中實現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