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耀組是繼吳國楨之後,第二任陪都市長。賀為湖南寧鄉人,與劉少奇、謝覺哉是同鄉,感情極好。在上世紀 20年代,中國共產黨在湖南鬧革命時,他是當地有實力的師長。他同情革命,支持寧鄉的工農運動。劉少奇被捕,他聯絡軍政要人,一起保釋劉出獄。北伐開始,賀對是否參加舉棋不定,後經謝覺哉的開導,才毅然參加北伐,率國民革命獨立第二師最早攻入南京。後任軍長,並擔任首都衛戍司令。蔣介石非常重視他,但又不信任他,利用機會削弱他的軍權,使他成為上將文官,先後擔任參謀總部次長,駐土耳其大使,國民政府參軍長,軍委會辦公廳主任,還擔任過侍從室主任。當時軍統實際上是戴笠負責,為了減少人們的攻擊,還請賀擔任軍統名義的局長。賀後又任甘肅省主席,在蘭州他又見到了謝覺哉,加上賀的夫人倪斐君思想進步,對中共在蘭州的活動多有幫助。國民黨甘肅省黨部將此情況向重慶告發。
蔣介石接到報告,立即把賀調回重慶。賀是北伐功臣,又是蔣在日本士官校的同學,他的才能一向為蔣敬佩,因吳國楨調走,就派賀繼任陪都市長,他在任內做了一件深得民心的事。由於陪都人口增加,電力供應不足,有個中韓餐廳竊電,電力工人前往取締,該餐廳交際經理田凱持槍殺死電力工人胡世合,引起全市工人的不滿,挽聯由全市市民、各工廠工人、各校學生送來占滿商業中心區。加上輿論沸騰,全市人民十分憤慨,工廠、學校因此停工、停課,致使全市形成癱瘓。凶手田凱是有後台的,即是袍哥義字總社的管事之一,又是警局偵緝隊長的盟弟,還在警局掛了一個組長的名義,身背手槍,在重慶是有名惡人,田凱打死工人,警察局長不僅不緝拿凶手歸案,反而為他解脫。賀耀組當機立斷,找到戴笠,要他限期捉拿凶手,並立即交衛戍總司令部槍斃。同時從優撫恤為工犧牲的工人胡世合,這件事影響麵很大,賀能秉公辦事,給市民留下很好的印象。
勝利後回到南京,他因反對內戰,蔣沒有給他實質性的工作,隻是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和立法院立法委員。在何應欽當上(湖南省參室提供)行政院長後,才請他做個政務委員等閑職。此時,賀暗地組織擁共反蔣的“孫文主義同盟”,於 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參加國民黨軍政高級人員和立法委員,共 44人通電起義,並在香港《大公報》發表《8?13宣言》,立即得到一批國民黨官員的響應,投入擁共反蔣陣營。
同年 1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北京召開國民黨民主派代表會議,賀以“孫盟”代表參加,大會通過“孫盟”並入“民革”,賀被選為中央常委。
賀夫婦在北京,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謝覺哉先後設宴款待。毛澤東說: “賀耀組是我們黨的好朋友。”
賀是個有中國文學根底的人,幼時父母給他取名為“耀祖”,參加北伐時他改名為“耀組”,擁共反蔣後又用名“貴嚴”。由此可見他思想發展的三個曆程。
第三任陪都市長張篤倫,湖北安陸人。出身保定軍校,與蔣介石在上海都督陳其美總部同過事,但張一直是反對蔣介石的,他曾擔任過武漢政府公安局長,受鄧演達領導,同時深受董必武、耿丹(中共,為張妹夫)的影響,所以政治態度比較開明。張從 20歲起在國民黨軍政生涯中闖蕩了 30多年,後遇見政學係頭子張群,才當上特任官的陪都第三任市長。他想在重慶市實施他的一套“民主政治”,結果遭受國民黨 CC與三青團共同圍攻,不得不下台。但由於張群的支持,回到湖北當上省主席,此時已是 1948年下半年,劉鄧大軍大舉南下,武漢已是岌岌可危。
當市長期間,他首先支持胡子昂為議長,以後由於二人的配合,重慶在 1946― 1947年的上半年,重慶民主運動蓬勃高漲。那時辦一個雜誌,要經過國民黨、三青團兩道關口批準才能出版。著名的民主人士鄧初民、馬哲民要辦周刊,國民黨都不批準;後鄧初民寫了一封信,交給張篤倫批交社會局(三青團的關口),就準予出版。
那時,很多省市是 CC與三青團控製政局,而重慶市則是由政學係主宰。蔣介石手下的三大係―― CC、三青團(複興社)、政學係,前兩個是反共的好戰派,隻有政學係還有點民主作風,一直主張和談,反對打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