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蔣介石兼職知多少(2 / 2)

四川地方軍閥混戰,兵禍不斷,老百姓深受其苦。1931年春,劉湘以“四川善後督辦”的身份通電統一四川後,又打敗劉文輝,當上四川省主席,省政府設在重慶。

此時,中國工農兵紅軍長征開始,要從貴州、四川過境,劉湘以“防共”為名,向蔣介石要槍要錢。蔣也趁機圖川,派龐大的參謀團占據重慶,迫使劉湘於1937年6月底以前,把川軍全部退出重慶。劉湘的督辦和省政府都遷至成都。

重慶“中央化”了,成都的反蔣情緒卻難以消失。率川軍抗日的劉湘病死於漢口後,成都謠言四起,說劉是被蔣害死的,地方實力與蔣介石的中央勢力矛盾更加尖銳。

蔣介石錯估了自己的威信,宣布張群繼任四川省主席。

張群雖也是川人,當時任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在蔣身邊地位很高,卻仍遭到地方實力派的反對,後來改派劉湘師長王纘緒代理。王纘緒當上四川省政府主席沒多久,又遭川軍7名師長的聯名反對。

王纘緒四川西充人,本為劉湘速成學校同學,在劉湘部曆任營、團長,後升第五師師長兼省府鹽運使。1935年升44軍軍長,劉湘出川抗日,發表他為29集團軍總司令(他留守後方,戰區由副總司令代理)。他同時還秘密參加蔣介石為首核心組織“複興社”,所以才被蔣提名當上省主席的。王上台後,處處同川康實力派作對,又被鄧錫侯、潘文華、劉文輝策動原劉湘係彭煥章、陳蘭亭、劉樹成、周成虎、謝德堪、楊曬軒、劉元塘等七位師長聯電倒王。他們調軍隊逼近省城,擺出將以武力驅王的架式。蔣介石為緩和地方實力的衝動情緒,乃改組四川省政府,自兼省主席,以成都行營主任賀國光任省府秘書長,處理省府日常事務。

賀國光雖為湖北蒲圻人,卻也是四川陸軍軍官速成學堂學員,與劉湘、王纘緒、潘文華乃同學。蔣介石圖川,由他打前站,以參謀團長身份帶領大批參謀、政工人員和康澤的別動隊入渝。他利用速成同學的關係與劉湘鬥智,終於迫使劉湘讓出重慶。他是蔣介石“四川問題”的一張王牌,由兼省主席,他做秘書長代行省政,這些做法,均是賀的獻計。他的主要任務,除保持省府工作照常進行外,同時要為蔣內定張群出任省主席鋪平道路。

靠了賀的努力,在政治和經濟利益方麵拉攏川康實力派,並作好上、中層的工作,水到渠成,一切擱平。

1940年 11月 15日,蔣辭去四川省主席,張群走馬上任成了成都行轅主任兼四川省府主席。賀國光大功完成,回重慶就任憲兵司令。這就是蔣介石兼四川省主席的來龍去脈。

本來說重慶是陪都,在國民黨中央勢力統治下,治安該是好一點的。誰知沙坪壩全國最高學府――中央大學風潮迭起,學生鬧事,教職工加入,反對更換校長。

這是蔣介石手下兩大派爭權奪利,狗咬狗的鬥爭,鬧得沙坪壩的“大學城”烏煙瘴氣。黨方與三青團,兩邊的頂頭上司都是蔣介石,後台都很硬,雙方實力相當,誰也不讓誰,隻難為了介入維持學校秩序的憲兵和警察,對任何一方都不敢得罪。

雙方較量逐步升級,教育部長和市長都管不了。兩個兒子打架,除了老子來管外,誰還能插手?

1943年 2月 19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命令蔣介石為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相繼又發表了行政會議決議:中央大學設置教育長(一般大學都沒有這個職位),協助校長綜理校務,任命朱經農為教育長。朱經農乃一學者,非黨非團,這是在大傘的保護之下主持中央大學的。一個學期後,朱正式出任校長。抗戰八年中,蔣介石集黨、政、軍要職於一身,還兼著 50個左右的職務,儼然給自己繪出了一幅“大獨裁者”的畫相。那時的中國(蔣的統治區),似乎離了蔣介石這個人就什麼事都行不通,好像隻要他掛個名,什麼事都好辦。這是在“獨裁政治”的土壤下必然出現的官僚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