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蔣介石兼職知多少(1 / 2)

三年前,筆者從一本文史期刊上看到一篇題為《林森小傳》(林為國民政府主席)的文章,內中提到“蔣介石擔任過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長”,心甚疑惑。抗戰八年,筆者均在報界工作,知道蔣雖有許多兼職,但唯獨沒有出任過教育部長。一位抗戰時長期在蔣身邊做電台台長的百歲老人證實,在抗戰以前蔣介石也沒有擔任過教育部長職務。

蔣介石與汪精衛在國民黨內爭當第一人,分分合合,鬥爭激烈。盧溝橋事變後,在國民黨內團結抗日的呼聲中,二人被迫握手言和,於1938年 3月 29日― 4月 1日在南京召開國民黨全會,選舉蔣介石為總裁,汪精衛為副總裁,一管軍事,一管政務,這就是黨內流傳的“獨裁變雙裁”,這是指把蔣介石的獨裁領導製度改變為容納汪精衛為副總裁的雙裁形式。這勉強的合作,很快便露出了裂痕,寧可當漢奸也不願屈於蔣介石之下的汪精衛,終於 1939年 12月逃出重慶,經昆明到河內。汪到昆明時,蔣已經知道他要逃跑。蔣並不著急,盤算著隻要汪一出國門就一槍幹掉,這是除汪的上上之策。結果汪有驚無險投入日寇懷抱當了大賣國賊。汪一走,蔣又恢複了他的獨裁製度。汪精衛認賊作父,在日本人的卵翼之下,當上了南京偽國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長、國民黨主席,成了出賣靈魂的第一人。

蔣既是國民黨總裁,又是政府軍委會委員長,汪一走,其擔任的所有職務都由蔣接收過來。不僅是負責國務的行政院長,連國民參政會議長,也由蔣來擔任。以此,黨、政、軍、議會他都一把抓,卻還覺得領導權不夠集中。1939年 2月 7日成立“國防最高委員會”,以政府五院、外長加軍委正、副參謀長、黨的三名中央常委共 11人為常委,蔣為委員長。由於獨裁製度造成了這樣一些職務,應該說是夠了,但因國民黨內部矛盾很多,任何一件事若沒有蔣介石就行不通。以致在抗戰八年中,蔣所兼任的職務,有人曾詳細地統計過,竟達 50個之多。筆者據有關資料,粗略統計如下:

國民黨總裁

國民黨中政會主席

政府軍委會委員長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死後,辭行政院長)

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

國民參政會議長(後改為主席團主席)

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

中中交農四聯(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聯合管理)總處理事長

中央訓練團團長(1937年還有峨眉訓練團團長、廬山訓練團團長)

中央軍校校長

中央政校(即黨校)校長

中央陸軍大學校長中央警官學校校長中央青年幹部學校校長戰時幹部訓練團總團長中央黨政聯席會主席全國動員委員會會長新生活運動總會會長全國精神動委會會長全國禁煙總監中央設計院主席中國童子軍總會會長國民參政會川康建設期成會會長留日同學會會長第八戰區長官(副長官為朱紹良)盟軍中國戰區司令長官航委會委員長(秘書長為宋美齡,參謀長為周至柔)中國滑翔總會會長

青年從軍運動委員會主委,全國節約勸儲總會長除這些兼職外,蔣介石還有終身職位,為中華複興總社社長、勵誌社社長。還有出現突發事件的,如兼四川省政府主席約一年,還兼四川禁煙分監、四川生產計劃委會主任委員和川康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再加上當時規定,所有專業的軍事學校校長,一律由蔣介石擔任,另設教育長主持,為中央航空學校、防空學校、空軍幼年學校、化學兵學校、機械兵學校、通訊兵學校、憲兵學校等多達 20多個左右。把這些一加上,果真就離 50個不遠了。

以上的兼職屬正規計劃中的,永久性的,每個單位均設秘書長或教育長實際負責,老蔣隻是掛個名。

兼職中,隻有兩個不屬於以上性質,一個是兼四川省府主席,一個是兼從南京遷來沙坪壩的中央大學校長。這是抗戰期間後院起火一度十分緊張的兩件事,老蔣兼職,是帶有震懾性質的,要用高壓手段來撲滅這兩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