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禁毒人就是販毒人(1 / 3)

老牌英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並把毒品鴉片傳入中國,毒害中國人民。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上奏道光皇帝,痛陳鴉片對中國人民危害的嚴重性,力主禁毒。遂受命為欽差大臣,節製廣東水師,赴粵查禁鴉片。1839年徐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合力嚴緝走私毒品,懲處受賄官吏,迫使英、美毒販交出鴉片 237萬餘斤,在虎門當眾燒毀。這是 1839年 6月 3日。這在曆史上稱為“虎門銷煙”事件,此舉大殺洋人威風,大快人心。但是,由於清廷腐敗,加上奸佞當道,最終還是屈於帝國主義的炮艦之下,毒品蔓延至全中國,使中國人民長期陷入毒品災難之中。中國不僅是一個受害的吸毒大國,從清朝到民國,中國還成為種毒、產毒、運毒的大國,從東北到西南、西北,毒品泛濫中華大地。

民國成立以後,各地軍閥連年混戰。有的軍閥不僅自己是吸毒者,更是最大的販毒者。為了打內戰,以毒品向國外換槍炮,互相殘殺,北洋軍閥孫傳芳、吳佩孚還要搞毒品公開發售,將其作為合法商品官督商辦,用以中飽私囊。

北伐成功後,蔣介石在人民壓力下,提出嚴禁毒品,設全國禁煙(鴉片煙即毒品)委員會,並自任全國禁毒總監。各省省主席為分監,頒布禁毒條例,取締種毒,對運毒品處以重刑,大量運毒者處以極刑。一個時期也殺了不少毒品販子。但由於政治腐敗,貪官當道,毒品還是禁而不止。種毒還是照樣種,販毒的還是照樣販。

在北伐戰爭之後,蔣介石長期進行反共戰爭,搞得民窮財盡,以致浩大的反共軍費難以籌集。蔣的手下政學係頭子張群,推薦楊永泰為蔣充當反共前線南昌行營秘書長。楊向蔣開了一個“濫條”,就是一麵嚴 厲禁毒,一麵使毒品國有化,就是禁止私人販毒,這個一本萬利的毒品由禁毒委員會統購統銷,以此解決蔣介石著急的“反共經費”,此一“條陳”使楊在蔣麵前成為首席“搖鵝毛扇”的人,身價百倍。所以老百姓說:“禁毒人就是販毒人。”

上行下效,背著蔣介石在下麵掌握禁毒的有權官員,也學得蔣介石搞這一套,甚至青出於藍勝於藍。下麵幾件具體曆史事件足資佐證:

禁毒人“運毒”

南是舊中國泛濫成災的毒品地區,四川許多地區種鴉片煙,雲南、貴州同樣種。其中猶以“雲煙”為極品,次之為“黔土”,“川土”也不遜色。當時交通不便,都要靠長江這條黃金水道。重慶便成為雲、貴、川三省鴉片最大的集散市場。重慶成為陪都之後,各國大使館、外國新聞機構等等齊集重慶,再任毒品泛濫,實在有辱國體。蔣介石以全國禁煙總監身份下令,嚴禁種毒、運毒、販毒。因此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稽查處、重慶市警察局刑警大隊(以後是處)以及保安警察、憲兵聯合出動,對運、販、吸者一律逮捕。大批毒品被沒收,上千的大小煙館被查封,吸毒者先後達萬人被分別處理。大部分吸毒者受勒戒,有的則被保釋。保釋就離不開被敲詐勒索,有的官員甚至公開受賄,以致貪汙成風。

為了防止貪汙作弊,大行動是由陪都軍警憲三方麵聯合進行,在三四年之內沒收了大批鴉片,先後數千斤以上。沒收的鴉片按照規定送交政府,由財政大員會同存放涪陵財政部的大倉庫內,除派大員專門保管,還加上大封條。

香港淪於日本帝國主義之手後,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逃至重慶。抗戰前戴笠在上海的特務工作是依賴杜月笙的,可是到了重慶,杜月笙隻有依靠戴笠了。杜是交通銀行董事,該行總經理錢新之迎杜住在交行,錢還在黃山蔣介石公館附近為杜建了一所躲避空襲的別墅。會找錢又會花錢的杜老板到了重慶,第一件事就是要找錢。杜的開銷大,要養活那麼多門徒,每個門徒也是他找錢的耳目。有個門徒得到一個情況,對杜說:“杜老板,重慶下遊涪陵縣城郊有個財政部庫房,存有幾年前沒收的鴉片,有雲土、川土千斤,價值 50多條黃金(每條 10兩)。”杜月笙聽了後就動腦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