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選災泛濫山城(1 / 3)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宣布進入行憲。全國各省、市、縣都成立“選舉事務所”,均由所在地長官兼任主任。國民政府要搞各級選舉,就是為了贏得西方國家的支持。同時蔣介石還要當“民選總統”。

蔣介石幾十年來搞了兩個他直接領導的核心組織,CC和複興社這兩個係統,均以“民眾運動”作為主要任務,分工很細,如商運、工運、學運加上以保甲製度控製廣大居民。省、市麵上、縣以下區鎮到各保甲長均在這兩個係統分別控製之中。

CC是不公開的名字,溶於國民黨黨部內是該黨的核心勢力,並且掌握黨內特務機構中統。複興社解散後由三青團代替。這一文一武,由於任務相同,因此衝突不斷,陪都十年,相互扯皮就扯了十年。到了“民選”,所謂黨團糾紛更是白熱化。政府行政機構大部是在國民黨內政學係掌握中,政學係利用政府實力,在競選中也形成一支競爭的力量。因此在陪都選舉中,三個派別鬥爭十分激烈。

“選戰”第一場戰鬥。抗戰時期重慶市的臨時參議會屬於遴選,勝利後參議會舉行第一屆民選。這個參議長,政學係一心想要拿下。為了達到目的,市長張篤倫不惜拿三個局長的代價與三青團合作以保證票源,因這個參議長要由已選出的參議員投票選舉。CC提名的是前國民黨重慶市特別黨部書記長吳人初,他當時是重慶市教育會的會長。他為競選議長作過長時期準備,不僅有 CC在參議會中的全票,而且在國民黨市黨部委員中最年輕,在重慶市三青團重慶市支團部成立之初,他代表黨方在支團部作過一任書記,在三青團內也有幾個“鐵哥們”是絕對支持他的。他競選議長,預計選票可以過半,議長一席大有非他莫屬之慨。由於市長張篤倫一心要胡子昂出任,便親自負責組織選票,經調查摸底,雙方掌握的選票旗鼓相當。誰能得到義字袍哥的 5張選票,議長一職才能到手。義字袍哥舵把子馮什竹同意支持胡子昂,條件是要胡參加該袍哥團體,胡對此慨然拒絕,形成僵局。張市長下令警察局長,轉告馮什竹,他們掌握的票必須投胡。當時重慶還是禁吸鴉片,馮什竹是有名吸毒鬼,在警察局包庇下,他也隻能是半公開吸毒的,所以張市長要警察局長唐毅出麵。在這種個人利害關係下,馮掌握的 5張票投胡,胡子昂以多數票當選參議長。吳人初敗了下來。張市長為了安撫他,立即宣布吳為地政局(即國土)局長,算是擱平。

第二場“選戰”是選舉“中央立法委員”。給重慶的名額是 4名,其中一名為女性,三名男性。張市長兼重慶市選舉事務所主任,他召集三方開會,實行暗箱操作,三方各提出一名,沒有“戰爭”。至於婦女中選出一名,重慶市原有個婦女會會長王履冰,屬三表團背景。CC支持一個資本家,重慶寶源煤礦公司總經理歐陽致欽,她以“婦女建國會”會長名義報名競選,由國民黨市黨部婦女工作委員會負責人薛智有支持,花了一些錢,收買了一些地方袍哥為歐陽拉票。王履冰組織婦女打手,由四維公社(最早的女袍哥堂口)的大姐大率領,在歐陽致欽的選舉動員會上大打出手。在重慶,男人打架不是新聞,這次是兩方女袍哥打群架,成為山城曆史上罕見新聞,全城哄動。當天的晚報銷路特好,都是為了要看這一條新聞。後來選舉事務所來調停,以王履冰在重慶從 1938年起的抗戰 8年中在宋美齡領導下作婦運,又是蘇聯中山大學學生,又是地道重慶生長等等為由,以王為立法委員,歐陽為後補,才算平息了這場婦女群架事件。

第三場“選戰”是選舉“國民代表大會代表”。當時“國大代表”名額的分配,有職業代表(如商會、工會、農會、教育會、婦女會等)、地區代表,代表居民的重慶隻有一個名額。因為一名,所以競爭十分激烈,報名很多。經中央選舉事務所批下合格的是重慶市參議員石孝先和國民黨市黨部監察委員盧俊卿二人。此二人均屬社會聞人,其實都是“惡名遠揚”的袍哥頭子。作為陪都的“國大代表”候選人,本身就是極大的諷刺。除了袍哥以外,正直居民對於這次選舉毫無興趣。重慶是袍哥大市,據統計居民中 70%以上都是袍哥社會成員,所以他們的競選對重慶還是具有很大影響。

石孝先祖籍巴縣,世代住南岸彈子石,其本人住市中區羅漢寺街44號。其父石青陽,早年在日本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返川後組織反清民軍,辛亥革命時,他組織敢死隊,迫使清廷重慶知府、知縣交印投降,成為反清功臣,首席功臣楊滄白功成身退,石青陽也不願當官,提出實業救國,在蜀軍政府中充當地位不高的“實業科長”。後來“反袁”和“護法戰爭”中複出,在川東一帶組織民軍,成為孫中山在川東地區的主要反袁力量。石青陽與蔣介石私交甚篤,在成渝一帶傳說有這麼一段故事:熊克武當上四川都督時,孫中山介紹蔣至成都充當警察廳長,熊未能接納。盤纏不多的蔣介石隻得悄悄返回上海,路過重慶住在一個小棧裏,石派人找到蔣接回石公館熱情招待,並替他購好船票,送了一百個大洋作為沿途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