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撮要
按照簡帛古書分類法,馬王堆帛書主要涉及以下幾類。一是“六藝類”,主要有《周易》、《二三子問》、《係辭》、《易之義》、《要》、《繆和》、《昭力》等。內容主要是關於《周易》的經文、傳文及記載孔子與弟子討論卦爻之事。二是“史書類”,有《春秋事語》、《戰國縱橫家書》等。前者約2000餘字,記載春秋時的史事;《戰國縱橫家書》的內容,與存世《戰國策》基本相同,但文字比今本多出1萬多字,且可以糾正或增補《史記》中相關史事記載的錯誤或不足。三是“諸子類”,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中的黃帝書及《老子》甲、乙本等。前者包含有《經法》、《經》、《稱》、《道原》等,學者多認為是黃老學派的著作;《老子》甲、乙兩種寫本,書中內容和書寫順序都與存世文獻不同,《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價值重大。其他帛書,多是屬於“方術類”。其中,與“數術類”相關聯的,有《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陰陽五行》等,內容涉及天文、占卜等;與“方技類”相關聯的簡帛,數量眾多,內容豐富。《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分甲、乙本兩種),全麵論述人體11條經脈的走向和所主疾病及灸法,是現存最早的專論經脈的文獻。《脈法》和《陰陽脈死候》,則是現存最早的脈學、診斷學文獻。上述內容,又可與《張家山漢墓竹簡》(247號墓)中的《脈書》相對比、印證,相互補充。《五十二病方》是一部包括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病症的著作書,書中的某些療法一直沿用至唐代。《胎產書》是現知最早的專論婦產科的醫學文獻,內容包括受孕、養胎、產後處理等。其中所說的“養胎法”,可以說是後代胎孕理論的淵源。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千金要方》中相關內容的寫作,也與之相近。《導引圖》闡述了屬於保健性質的養生運動,其中不少動作是模仿動物設計出來的,與“五禽之戲”相類。《養生方》、《雜療方》、《卻穀食氣》、《十問》、《合陰陽》、《雜禁方》等,講述養生術、房中術等內容。另外,馬王堆漢墓還出土有駐軍地圖和長沙國南部地形圖各一幅,似可歸入“兵書類”。
馬王堆漢墓發掘30多年來,人們在慨歎之餘,更多的是困惑和不解:為什麼1號墓的女屍保存如此完好?1號墓棺槨中的具有防腐效能的紅色液體是由哪些物質組成?3號墓的墓主是誰?帛畫所蘊含的思想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帛書與簡牘?帛書中所見的諸子各家學派作品的關係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