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薩滿教和藏傳佛教在宮廷(5)(3 / 3)

1780年,乾隆皇帝在夏都承德舉辦生日慶典 ,班禪喇嘛前往承德覲見皇帝。在承德逗留的 5周時間裏 ,他走訪了宮殿和寺院 ,他向皇帝和其他人講授密教。正如司徒安對我們提示的,藏文和漢文文獻各自以精巧的結構記述了整個過程 ,開頭都是 “邀請 ”,後麵是對訪問本身的詳細描述。不同的記載反映出這些記錄是給不同的人看的。藏文記錄以 “喇嘛 —保護者 ”模式記述這次會麵 ,強調皇帝對班禪喇嘛的尊敬 ,突出老師的崇高地位。相反 ,漢文記錄強調班禪喇嘛對皇帝的臣屬之禮 ,它是覲見皇帝的禮儀的一個部分。由於這次會晤把皇帝的宗教關懷 (從他的角度 )與他作為天下君主的地位結合了起來 ,所以僅僅用等級製度的話語來解釋此事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合適的。對這次會晤的意義如何看待 ,取決於一個人的文化觀。當西藏高僧稱皇帝為文殊菩薩時 ,他們所處的語境是以密宗教義組織起來的佛和菩薩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 ,每個佛都有無數的法身。對於藏傳佛教的僧侶而言 ,清朝皇帝承認達賴喇嘛是 “觀世音菩薩 ”,意味著皇帝認可了他們的宗教體係 ,正如把班禪喇嘛當做 “導師 ”,體現於他對皇帝和宮廷提供的服務中。

布達拉宮牆壁上的 4幅壁畫描繪了這種關係。第一幅壁畫描述的是永樂皇帝與五世噶瑪巴會晤的情景。這位高僧坐在達摩座上,正在對僧眾講經 ,他身邊坐著皇帝。另一幅壁畫描繪的是五世達賴喇嘛與順治皇帝的會麵情況。作者注意到 ,身穿朝袍的皇帝端坐於中央的高位 ,達賴喇嘛在他的右側 ,但皇帝肖像的尺寸隻有達賴的一半。第三幅壁畫描繪的是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 (1876—1933)與慈禧太後見麵的情形。達賴喇嘛跪在慈禧麵前呈獻阿彌陀佛。在第四幅壁畫中 ,慈禧太後端坐於中央 ,達賴 (和皇帝 )在她的右側 ,以此 (從中國人的觀點出發 )確立尊卑關係給所有的人看。

展現這種複雜關係的其他藝術品存放於七世達賴喇嘛使用過的薩鬆朗傑殿 (殊勝三界殿)。在這個佛堂中掛著一幅把乾隆描繪成文殊菩薩的唐卡 ,據說這幅唐卡是 1762年八世達賴喇嘛坐床時贈送的。在這幅唐卡下麵 ,立著刻有藏、漢、滿、蒙古 4種文字的牌位 ,上書 “恭祝康熙皇帝萬壽無疆 ”(譯者按 :原文如此 ,應為 “恭祝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 ”)。這塊牌位顯然是為慶祝康熙登基61周年而呈送七世達賴喇嘛的。這個牌位的周圍是著名喇嘛如七世達賴喇嘛、四世和六世班禪喇嘛和其他西藏喇嘛的雕像。左邊的牆上是擺放滿文版《甘珠爾》的架子。①這個佛堂裏的這些工藝品反映了早期雙方關係 ,但究竟是如何反映的 ?一方麵 ,為康熙祝壽的牌位體現了藏傳佛教對清朝最高統治者的祈願 ,希望祈福活動能夠靈驗地延長人的壽命。《甘珠爾》則使達賴喇嘛想到 ,清朝皇帝作為佛教信仰的宣傳者所作的貢獻。另一方麵 ,這個佛堂裏的唐卡是最有意義的物品 ,它反映了最高統治者的形象在乾隆皇帝時期已發生變化 ,乾隆把自己描繪成集文殊菩薩、成吉思汗和唐太宗為一身的統治者。這個統治者在達賴喇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鏡像 ,這意味著雙方關係在證明合法性方麵豐富了清朝的論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