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國家級祭祀場所的祭祀活動為的是統治 ,清朝的宗教保護為的是政治 ,那麼私下的祭祀儀式為的就是作為一個家庭的宮廷。宮廷的祭禮是薩滿教、道教、漢地佛教、藏傳佛教和各種民間宗教的混合物 ,是在內廷範圍內舉行的。這些儀式或者是為了標明皇帝和皇室的各個重要階段 ,或者是為了祭祀他們的祖先 ,或者是為了象征性地把他們與臣民聯係起來。作為本章主題的這些儀式和活動 ,不但揭示了宮廷生活中不為外人所知的一個側麵 ,而且說明了這些儀式創造出一個跨越其他社會邊界的穩固圈子的方式。
私人禮儀和公共禮儀
皇帝主持的大多數公共儀式都是在北京郊區和紫禁城城牆之外的國家級祭祀場所 ,或紫禁城外朝的三大殿舉行的 (參閱第一章和圖三)。雖然皇帝和其他皇室成員也在內廷的祭祀場所舉辦祭禮,但此類活動大部分不見之於公開的記載。關於皇帝在農曆舊年底新年初的一些活動的若幹記載填補了這項空白。
據《大清實錄》記載 ,光緒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1885年 2月 14日),光緒皇帝 “詣保和殿宴請蒙古王公、額駙、文武大臣、朝鮮正使和副使 ……寅時詣慈禧太後處請安 ”。但是 ,記載同一天皇帝公開活動的一份檔案列舉的禮儀活動卻多達 20多項 ,兩相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宮廷的家庭或私人儀式與公開儀式是多麼的不同。
據檔案記載 ,1885年 2月 14日 (農曆年的最後一天 ),皇帝首先祭拜了 “天和地 ”———不是在郊外的國家級祭壇 ,而是在養心殿的祭壇。這個祭壇在皇帝大婚時也發揮重要作用。在皇後入宮的第二天 ,這對新人要在這個祭壇前跪拜。皇帝要在散處在宮中的各個佛堂上香禮佛。他在禦花園和欽安殿的道觀祭拜道家的神祇 ,他在天穹寶殿祭拜 “昊天上帝 ”(滿語為德爾吉阿布卡汗)。他在坤寧宮的薩滿教祭壇和灶君 (灶神 )的牌位前上香致祭。
灶神的祭壇位於牆角的爐灶上方。在民間宗教中 ,灶神在超自然的官僚體係中是級別最低的官 ,被供奉在廚房裏保護和觀察家庭成員 :這個位置特別合適 ,因為對漢族百姓來說 ,共用一個灶稱之為家。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 ,漢人家家戶戶都要用糖果送灶神上天庭 ,讓他在玉皇大帝那兒報告家庭成員過去一年的所作所為時盡量說好話。清廷遵循這個風俗 ,也在每年的那一天向灶君獻上肥羊、蔬菜、水果、點心、湯、茶和糧。宮廷中這些祭禮的和善氣氛反映在關於乾隆皇帝的一項記載中 :乾隆皇帝 “親自祭拜灶神 ,打鼓 ,吟唱名為《皇帝尋找誠實官員》的民間小曲 ,讓宮人分成兩列唱歌 ,最後燃放爆竹送灶神上路 ”。在除夕和新年的第一天 ,內廷各個大門口和其他地點燃放大大小小的爆竹 ,以強調對灶神的送別 ,慶祝新年的開始。
皇帝在正月初一要舉辦許多禮儀活動。除了再拜前一天祭拜過的許多祭壇之外 ,皇帝也到乾清宮東側的孔子像前叩頭。他還要到禦藥房的藥神前叩頭。用過早膳後 ,他到神武門外大高殿裏的道家祭壇前上香。在除夕之夜和正月初一 ,列位先帝的畫像被打開後懸掛在壽皇殿。該殿是 1749—1750年仿照太廟的樣子在景山的東北角修建的。皇帝在此殿敬獻特殊的祭品。
早膳前活動共有 22項,我們可以把這個長長的清單與《大清實錄》中的記載再做一次比較 :
上詣奉先殿行禮 ,遣官祭太廟後殿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詣慈寧門 ,慶賀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後。禮成 ,禦太和殿受朝賀 ,詣大高殿、壽皇殿行禮 ,詣儲秀宮問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後安。至庚午皆如之。禦乾清宮賜近支宗藩等宴。
正月初一皇帝所有活動的計劃表顯示 ,公開儀式並非必須在私人儀式之前舉行。在這一天 ,皇帝午夜過後不久即起床。1時30分至2時,他舉行私人儀式 ;2時,他在奉先殿祭祖。公開儀式結束後,他在養心殿、坤寧宮和乾清宮舉行私人儀式 ;4時,他在堂子舉行公開儀式。公開儀式和私人儀式繼續在繁忙的早晨交替舉行 :先到內廷的各個佛堂拜佛 ,然後公開出席太後寢宮前的慶典 ;先到大高殿舉行私人儀式 ,到各個佛寺拜佛 ,然後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賀。
皇室女性參加儀式是宮廷的私人儀式不同於公開儀式的另外一個側麵。國家級儀式是男人的特權 (由皇後主持的敬蠶神儀式除外 ),而私人儀式既涉及皇室的男子 ,又涉及女性成員 ,她們由地位最高的女性 (一般是太後 )率領。她們祭拜的場所都在內廷。其中的大多數也列在皇帝的活動清單上。但是 ,太後的禮儀清單遠沒有皇帝的長。宮廷女性舉行的儀式比皇帝舉行的帶有更明顯的家庭祭拜的特色。我們可以拿 1885年最後一天和 1886年第一天宮廷女
性舉行的儀式做一個比較。1885年的最後一天 ,慈禧太後率領一批太妃先到天穹寶殿祭拜 “昊天上帝 ”,繼而到欽安殿上香祭拜玄天上帝。接下來 ,她到婆婆 (她丈夫的養母)、丈夫鹹豐皇帝 (廟號文宗 )和兒子同治皇帝 (廟號穆宗 )的畫像前上香。她還到花園的廟裏上香 ,太妃 (慈禧不在其中 )在同治的皇後和慈安太後的牌位前上香祭拜 ,從而結束了全部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