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窮途末日元朝滅亡(3)(2 / 2)

1361年,元察罕帖木兒大舉進攻山東後,對南方尤其是江淮一帶的割據政權構成了直接的威脅。而張士誠、方國珍早已投降了元朝,朱元璋為了避免與察罕衝突,遣使與之“通好”。次年6月,察罕帖木兒函告朱元璋,說已經奏報朝廷,任命他為行省平章事,朱元璋不答。12月,元官張昶持“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宣命詔書”至建康,朱元璋知察罕已死,拒不受命。1363年正月,朱元璋致書察罕養子擴廓帖木兒,希望繼續保持和好關係。這樣,朱元璋仍然有機會在南方拓展勢力。

這時陳友諒的割據政權還有很強大的實力,成為朱元璋攻擊的主要目標。為了全力對付陳友諒,朱元璋接受了劉基的建議,在戰略上與張士誠結好,以便在與陳友諒的交戰中,使張士誠按兵不動,解除來自後方張士誠部的威脅。7月,陳友諒與朱元璋之間爆發了一場決定勝負的鄱陽湖水戰。陳友諒擁兵六十萬,大艦數十艘;朱元璋隻有二十萬人,用的也都是小船。朱元璋采用火攻,把陳友諒用鐵索聯結在一起的大艦焚毀了許多。雙方激戰數日,陳友諒失利,且戰且退,朱元璋部將緊追不舍。交戰當中,陳友諒被流矢射中而死。其子陳理突圍逃回武昌,朱元璋大獲全勝。

1364年正月,朱元璋稱吳王,仍用大宋龍鳳年號。2月,朱元璋親征武昌,陳理投降。陳漢政權建立五年而亡。朱元璋又陸續攻克兩湖、江西等原陳友諒所屬的地區。1665年開始,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攻取長江以北張士誠轄區。1367年正月,朱元璋在龍鳳政權結束後開始稱吳元年。9月,徐達、常遇春等攻破蘇州,張士誠被俘,送往應天,自縊而死。隨後,朱元璋又消滅了割據浙東的方國珍,統一了東南半壁河山。

10月,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北伐,並發布聲討元朝的檄文,提出了“驅逐胡虜,恢複中華”和“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檄文中還責備擴廓帖木兒、李思齊等相互吞並廝殺,是人民的大害。同時更指出,蒙古、色目人雖不是漢族,但是能知禮義,願意為臣民的,與漢人同等對待。這篇檄文,對於瓦解敵人,號召群眾起了很大的作用。12月,徐達先取山東,元山東諸將大多投降,朱元璋的軍隊進入濟南、益都等地。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即皇帝位,國號明,年號洪武。3月,徐達、常遇春率軍由山東西進攻克汴梁。然後入潼關,擊敗李思齊的地主武裝。閏7月,徐達在臨清會集諸將,大軍沿運河北上,攻下青州(山東德州)、長蘆(河北滄州),進至直沽(天津市),元將也先白海口逃跑。28日,元順帝棄大都北遁。8月初二,徐達率北伐軍進入大都。元朝在全國範圍內的統治結束。自成吉思汗至此共15帝,163年。自世祖忽必烈定國號起,共11帝,98年。順帝北逃後,仍稱元朝。1369年,明軍攻克開平,順帝繼續北走。1370年(明洪武三年),元順帝在應昌(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達來諾爾附近)患痢疾而死,年51歲,其子愛猷識裏達臘繼位,退到和林(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上遊東岸哈爾和林)一帶,史稱北元。元朝實力的最後消滅是以1387年占據遼東的納哈出歸附明朝為標誌。1402年,北元才去掉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