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年表
916年丙子遼太祖神冊元年
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稱皇帝,國號契丹,建元神冊,是為太祖。
920年庚辰遼神冊五年
契丹製契丹大字
926年丙戌遼太祖天顯元年
正月,契丹軍抵忽汗城(渤海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西南),滅渤海。渤海王大訁垔訁巽投降。2月,契丹改元天顯。改渤海國為東丹,忽汗城為天福城。7月,契丹(遼)太祖死(872- ),述律後攝軍國事。
927年丁亥遼天顯二年
契丹耶律德光(堯骨,阿保機次子)於11月即位,是為遼太宗。
936年丙申遼天顯十一年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之地給契丹,並許歲輸帛三十萬匹。
938年戊戌遼太宗會同元年
後晉高祖石敬瑭上尊號於契丹皇帝及太後。奉表稱臣,謂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契丹加高祖尊號“英武明義皇帝”,其後令勿稱臣,隻稱“兒皇帝”。11月,契丹改元會同;以皇都為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幽州為南京;南京(遼陽)為東京。
947年丁未遼會同十年大同元年
正月初一,耶律德光入汴京。2月初一,契丹改國號為大遼,改元大同。3月,遼太宗離汴北歸,晉文武官從行。4月,太宗至欒城(今屬河北),病死(902-?)。5月,遼永康王兀欲(即耶律阮,太宗侄,東丹王突欲子)在恒州即位。太後遣太弟李胡統兵拒之。閏7月,和解罷兵。9月,兀欲改元天祿,稱天授皇帝,是為世宗。
951年辛亥遼天祿五年穆宗應曆元年
9月,遼世宗強令諸部助北漢攻周,世宗行至新州火神澱,為燕王述軋等所殺。述軋稱帝,諸部奉耶律德光子述律,攻殺述軋。述律(耶律璟)即位,改元應曆,是為穆宗。
969年己巳應曆十九年遼景宗保寧元年
穆宗為近侍所殺。侄耶律賢嗣,是為景宗。
979年己卯保寧十一年乾亨元年
夏,宋太宗移兵攻遼,至遼南京城南。遼耶律休哥來援,破宋兵於高梁河(今北京外城一帶),追至涿州(河北涿縣)而止。
982年王午乾亨四年
9月,景宗死。子隆緒嗣,是為聖宗,年12歲。蕭太後稱製決國政。太後名綽,字燕燕。
986年丙戌統和四年
宋大舉攻遼。蕭太後與聖宗南下應援遼軍,宋軍大敗。
1004年甲辰統和二十二年
閏9月,遼蕭太後、聖宗大舉攻宋。11月,主力進至澶州(今河南濮陽)。12月(1005年1月),宋遼議和。宋許給遼歲幣銀絹三十萬。史稱“澶淵之盟”。
1031年辛未遼太平十一年興宗景福元年
6月,遼聖宗死(971-?)。子宗真即位,是為興宗。太後攝政。
1055年乙未遼重熙二十四年道宗清寧元年遼興宗死(1016-?)。子洪基即位,是為道宗。
1101年辛巳遼壽昌七年天祚帝乾統元年
遼道宗死(1032-?)。孫延禧即位,是為天祚帝。道宗晚年佞佛,一年飯僧三十六萬,一日出家者三千人。西北與東部屬部迭起反抗。遼勢漸衰。
1115年己未遼天慶五年金太祖收國元年
完顏阿骨打稱皇帝,改名旻,國號大金,年號收國,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是為金太祖。金軍破遼黃龍府(今吉林農安)。
天祚帝率兵攻金,眾號七十萬。阿骨打以二萬人大破之於護步答岡。
1120年庚子遼天慶十年金天輔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