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明軍北伐順帝敗亡(2)(3 / 3)

1359年5月,察罕帖木兒進兵圍汴梁,先駐紮於虎牢,派遊騎兵出南道,攻打汴梁以南的歸、亳、陳、蔡等地;另一支官軍出北道,進攻汴梁以東各地,還在河上部署戰船,水陸並下攻曹南,占據黃陵渡。朝廷又征發秦兵出函穀關、過虎牢;發晉兵出太行,渡黃河。各路元軍會於汴城之下。劉福通固守城池,不敢輕易出戰。8月,汴梁陷落,劉福通與韓林兒被迫又撤到安豐。

1361年5月,劉福通部將李武、崔德投降李思齊。7月,察罕帖木兒偵察得知山東起義軍內部自相攻殺,力量削弱,遂大會諸將,分路並進,向山東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8月,察罕帖木兒陸續攻下了山東大部分地區。宋田豐、王士成以東平、濟寧投降察罕。次年6月,二人又刺殺了察罕帖木兒,進入益都。

1363年2月,降於元朝的高郵張士誠發兵攻安豐,以大將呂珍為前鋒,以其弟士信率大軍繼後。呂珍至安豐後包圍了該城。3月安豐陷落,劉福通戰死。朱元璋率兵解安豐之圍,挾小明王南還,使之居滁州。1366年12月,朱元璋命廖永忠到滁州迎小明王韓林兒,行至瓜步(江蘇六合東南)渡江時船沉,小明王溺死江中。至此大宋政權結束。

在北方紅巾軍逐漸走向衰敗的同時,南方的紅巾軍政權也發生著蛻變。天完政權一度在長江中遊有著很強的勢力,但隨看形勢的進展,其內部也發生了分裂。丞相倪文俊個人野心逐漸膨脹,想謀殺徐壽輝奪取帝位,結果沒有得逞,於是自漢陽奔逃到黃州,1357年9月被部將陳友諒殺死。陳友諒曾經追隨倪文俊攻陷過許多州城,立有戰功,遂被進用為領兵元帥。倪文俊將徐壽輝迎至漢陽後個人專權,也引起了陳友諒的不滿,因此他設下了伏兵將倪文俊殺死,並統領其部眾。陳友諒自稱宣慰,不久又為平章政事,開始領兵向東南進攻,次年正月與趙普勝等攻克安慶。4月,攻取龍興路(南昌),5月,取吉安路,部將康泰等攻福建邵武路。9月,陳友諒攻取贛州路,後又破福建汀州路。1359年,陳友諒殺趙普勝,迎徐壽輝居江州(江西九江),友諒自稱漢王,控製了天完政權。1360年閏5月,陳友諒攻克太平(安徽境內),殺害了徐壽輝,自稱漢帝,改元大義。這時天完政權結束,大漢政權已經失去了農民起義的性質,演變成為一支地方的割據勢力。原徐壽輝、趙普勝的一些部將投奔了朱元璋。而天完時部將明玉珍已經占據川蜀各地,1361年也在成都稱帝,建立大夏政權,改元統。

自北方紅巾軍失敗以後,存在於各地的武裝力量都成為割據勢力,不再屬於農民起義的範疇之內了。

從總體來說,元末紅巾軍大起義前後持續十幾年,鬥爭的烈火燃遍大半個中國,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的廣大地區都有起義軍的足跡,這次起義同樣具有偉大的曆史意義和作用。首先它摧毀了元王朝的統治基礎,決定了元朝的滅亡。參加郭子興起義軍的朱元璋,在其勢力強大之後,終於推翻了元朝,把蒙古統治者趕到塞外。其次,起義軍沉重打擊了蒙漢地主階級,緩和和改變了土地高度集中的狀況。第三,使大批的驅口和奴隸獲得了自由。此後,驅口的名稱就不再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