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在廷議後支持嚴禁派,並批準了黃爵滋等人製定的禁煙章程。《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共39條,將有關吸食、販賣等情節作了細致的處理規定,道光朝禁煙終於有章可循。
隨後,道光將禁煙態度堅決的林則徐召到北京,大加賞賜,任命林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辦禁煙事宜。
1839年(道光十九年),林則徐到達廣州。到廣州的第二天,林則徐就命人貼出布告,申明他來此查禁鴉片走私的紀律。然後,林則徐一麵下令整飭海防,加強防備,一麵限令外國煙犯限期繳煙。同時,林則徐召集十三行洋商,要他們保證以後永不夾帶鴉片,如有違犯,貨物沒收,人犯正法。
林則徐禁煙立場堅決,措施得當,從三月到四月六日,林則徐會同鄧廷楨等在虎門親自監督驗收外國煙犯繳煙,共計繳收鴉片19187箱零2119袋,計重2376000多斤。
林則徐上奏道光帝,請將收繳鴉片運京,道光指示就地燒毀,以儆後來者。
1839年六月三日至六月二十五日,林則徐派人在虎門海灘上挖了兩座大池子,長寬各15丈,前麵有涵洞通海,將待銷毀的鴉片放入池中,將食鹽和石灰加入,隨著海水灌入,池上煙霧衝天,被燒化的鴉片渣沫,隨著打開的涵洞閘門,從池中流到海裏。一連三周,觀看者絡繹不絕,林則徐每天親自監督。
虎門銷煙是禁煙運動的頂峰,反映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反抗侵略的堅定意誌,震驚了當時世界輿論。
隨著虎門騰起的煙霧,西方侵略者的艦船也開到了中國海域,一場戰爭已勢在難免。
為了鞏固虎門銷煙的成果,林則徐一麵嚴厲禁煙,一麵加強戰備,他調集水師,嚴肅軍紀,演練槍炮,增設炮台,組織團練,募集鄉勇,秘密購置洋船炮等等,以應付可能出現的戰爭。同時,他告示沿海居民,應自己購買器械,聚集壯丁,以便自衛,深入地發動群眾。
同年,在虎門銷煙僅過三個多月,英商務監督義律率兵船五艘闖進九龍灣,以索要食物為借口,炮擊清水師。清水師參將賴恩立即指揮清水師及岸上炮台同時應戰還擊,炮戰持續了兩個多小時,英艦向尖沙咀退去,義律險些在這場戰鬥中喪命。
九龍山戰鬥之事傳到北京,道光給林則徐下了諭旨,命林則徐不可畏懼英軍,應先示威後示德,控製英方。表現出了輕敵思想。
兵敗九龍山的義律並未甘心挑釁失敗。隨後,英軍艦停泊穿鼻洋,阻止英商船入口,並向清軍巡洋水師再度炮擊。清水師提督關天培指揮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投入戰鬥,在珠江口外穿鼻洋與英軍拉開戰幕。
是役,英軍倚仗船堅炮利,而且在偷襲中占據優勢,以猛烈炮火擊向清水師,關天培的指揮船被英軍擊中,斷落的桅杆木片擊傷了關天培的麵目和手臂,但關天培拒絕親兵扶他進艙包紮,仍然以氣貫長虹的氣概屹立在桅杆旁,指揮若定,軍心得以穩定。
清水師雖然炮火不如英軍猛烈,但他們靠大無畏的精神喚起無限的戰鬥力,英士密號和華侖號先後被清水師擊中,士密號帆斜旗落,招架不住,調轉船頭狼狽逃竄,華侖號等英艦也調頭遁去。
穿鼻洋再次告捷,道光諭令停止與英貿易,英船一律禁止入港。
義律率英艦逃到尖沙咀修整,林則徐在尖沙咀一帶擇險要處紮營,特別是要道官湧山,林則徐派重兵加強戰備,嚴密監視英軍活動。
由於林則徐安排布置得當,尖沙咀英軍的多次挑釁又被擊回,尤其是官湧山戰鬥,清擊中英主力艦“多利”號,取得了勝利。至此,英軍被迫退出尖沙咀洋麵。
清前哨口勝利是繼虎門銷煙的又一次反侵略勝利,說明了隻要官兵一心,敢於戰鬥,利用天時地利的有利條件,是完全有可能戰勝侵略之敵的。
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所帶來的一係列弊端,使反侵略的良好勢頭如曇花一現,很快隱沒。清政府中的投降派斷送了大好形勢,隨著西方列強軍事侵略實力的增加,中國的國門終於被打開,從而揭開了中國近百年被殖民的屈辱史。自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及他的後輩苦心經營的大清帝國,隨著中國封建社會製度的沒落也開始衰落下來,泱泱大清帝國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代之而起的是中華民族在被西方列強殖民和民族壓迫中尋求新的救國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