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①初,劉璡②,為武陵王曄③冠軍征虜參軍④。曄與僚佐飲,自割鵝炙⑤,璡曰:“應刃落俎⑥,膳夫⑦之事,殿下⑧親執鸞刀⑨,下官未敢安席。”因起請退。與友人孔澈⑩同舟入東,澈留目觀岸上女子,璡舉席自隔,不複同坐。豫章王太尉板行佐。兄王獻夜隔壁呼璡共語,璡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後應。王獻問其久,璡曰:“向束帶未竟。”其立操如此。文惠太子召璡入侍東宮,每上事,輒削草。
《南齊書·劉嶢傳》
【注釋】
①建元:南朝齊高帝蕭道成的年號。
②劉璡:南朝著名學者劉璠(huán)弟。
③武陵王曄(yè):齊武帝第五子蕭曄。
④冠軍征虜參軍:蕭曄先任冠軍將軍,後轉征虜將軍。參軍,參謀。
⑤鵝炙:烤鵝。
⑥俎(zú):古代割肉類用的砧板。
⑦膳夫:廚師。
⑧殿下:指對太子或親王的尊稱。
⑨鸞刀:有鈴的刀。
⑩孔澈:《南史》作孔逷。
“豫章王”句:豫章王,指南齊豫章王蕭嶷,齊高帝次子,齊武帝時任太尉。板,以板授官。行佐:官名。
著(zhuó):穿。
文惠太子:齊武帝蕭賾長子蕭長懋,武帝即位後為皇太子,未及繼位而死。
東宮:太子所居之處。
削草:把草稿銷毀。
【譯文】
建元之初,劉是任武陵王蕭曄冠軍將軍征虜將軍參軍。蕭曄和手下官員們在一起飲酒,自己用刀割烤鵝吃,劉璡說:“動刀切割,是廚師做的事情,殿下親拿鸞刀,下官感覺坐不下去了。”說著,真的起身要走。他與友人孔澈同舟東行。孔澈盯著岸上女子看,劉璡就拿著席子,隔在兩人之間,並再也不和他同坐了。豫章王,當時任太尉的蕭嶷任命他為行佐之官。他的哥哥劉王獻夜裏隔著牆壁叫他,要和他說話,他不答應,而是下床穿好了衣服再答應。哥哥問他為什麼過了好一會才有回聲,他答道:“剛才是因為腰帶還沒有束好。”他的操行就是這樣的。文惠太子召他入侍東宮,每次奏事,他都把草稿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