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①姿狀纖小,儒學冠於當時京師②士子貴遊莫不下席受業。性謙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遊詣③故人,惟一門生④持胡床⑤隨後。主人未通,便坐問答。住在檀橋,瓦屋數間,上皆穿漏。學徒敬慕,不敢指斥,呼為青溪焉。竟陵王子良⑥親往修竭⑦。七年⑧,表世祖⑨為王獻立館,以揚烈橋故主第⑩給之,生徒皆賀。王獻曰:“美室為人災,此華宇豈吾宅邪?幸可詔作講堂,猶恐見害也。”未及徒居,遇病,子良遣從王獻學者彭城劉繪、從陽範縝將廚於王獻宅營齋。及卒,門人受學者並吊服臨送。時年五十六。
《南齊書·劉王獻傳》
【注釋】
①王獻(huán):劉王獻:字子珪,沛國相人,南朝著名學者。
②京師:當時南朝都城設在建康。
③遊詣:走訪。
④門生:原意是指再傳弟子,但實際上多數是門下供使役的依附者。
⑤胡床:即今所謂躺椅,可以折迭的輕便坐臥之具。
⑥竟陵王子良:南朝齊武帝蕭賾的次子蕭子良。
⑦修謁:拜見。
⑧七年:永明七年,公元489年。
⑨表世祖:表,表奏。世祖,此指齊武帝。
⑩故主第:過去的公主館第。
從陽範縝:從陽,即順陽,《南齊書》作者蕭子顯要避諱,故改稱從陽。但《梁書》、《南史》都說範縝是南鄉舞陰人。範縝,我國古代傑出的無神論者。
營齋:設齋食以供僧眾。指誦經祈禱。
【譯文】
劉王獻個頭瘦小,儒學在當時最為突出,京城內外的學士乃至上層人物,無不拜他為師,向他請教。他的性格直率謙虛,不因享有盛名而驕傲自大。他走訪老相識,隻帶一個門生,帶一張胡床跟著他,正在通報主人時,他便坐和門生答問。他住在檀橋這個地方,有幾間瓦房,屋頂失修漏雨。學生們都十分敬重他,不敢指名直呼,而叫他“青溪”。竟陵王蕭子良親自前往拜見。永明七年,上表世祖為劉王獻建立館舍,把揚烈橋一處從前公主的府第給他,學生們獲悉這個消息後,都去祝賀。而劉王獻卻說:“住房太好了,是人的災禍,這麼好的屋宇,哪裏是我的住宅呢?就算是皇上準許把這裏改為講堂,也怕會有危害。”還未來得及搬遷,他就病了,蕭子良派曾跟從他學習的彭城人劉繪,順陽人範縝帶著廚房設備於他家中設齋食,請僧眾念經為他祈禱。等他去世,他的學生們都穿喪服前來送葬。這一年他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