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宋明帝貪吃喪命(1 / 1)

帝①素能食,尤好逐夷②,以銀缽盛蜜漬之,一食數缽。謂揚州刺史王景文曰:“此是奇味,卿頗足不?”景文曰:“臣夙③好此物,貧素④致之甚難。”帝甚悅。食逐夷積多,胸腹痞⑤脹,氣將絕。左右啟飲數升酢酒⑥,乃消。疾大困,一食汁滓猶至三升,水患積久,藥不複效。大漸⑦日,正坐,呼道人⑧,合掌便絕⑨。

《南齊書·虞願傳》

【注釋】

①帝:指南朝宋明帝(公元465—472年)劉彧。

②逐夷:魚名,亦指曬幹的鹹魚腸。

③夙(sù):早。

④貧素:貧困。

⑤痞:胸中結塊的病。

⑥酢(cù)酒:發酸的酒。

⑦大漸:病危。

⑧道人:有法術的人。

⑨絕:死。

【譯文】

宋明帝一向能吃,尤其喜歡吃逐夷,用銀製的缽子裝上蜜,將逐夷漬在蜜中,他吃就好幾缽。他對楊州刺史王景文說:“這是奇味,您也常吃嗎?”王景義答道:“我也早喜歡吃。因沒錢,要搞到不易。”明帝聽了很高興。吃逐夷太多,消化不良,胸腹感覺脹,受不了了。左右給他喝了幾升酸酒,才消了下去。他的病很重了,吃頓飯,連湯帶菜還要吃下三升,由於水積得太多,影響了服藥的效果。他病危那天,端正坐著,叫道人過來,兩手合掌間,氣絕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