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襲譽,字茂實,祖籍隴西,後五世祖遷居金州安康(今陝西安康縣),遂為安康人。其兄李襲誌初為隋朝官吏,入唐後,官至上柱國。又任桂州都督,先後在桂州28年,政令清省,政績顯著,是隋末唐初的有名人物。李襲譽由隋入唐後,唐高祖任他為太府少卿。後李襲譽又升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江南道巡察大使。揚州當時人們喜好從商,不事農桑。李襲譽在揚州任上,積極引導務農種桑。他又興修水利,引水灌溉農田八百多頃,百姓獲益甚多。
李襲譽自小就很聰明,識見過人,史書上說他“通敏有識度”。他性格嚴整,為官以威肅聞名。而又不斂財物,清廉自守,凡所獲得的俸祿,均散給族人親友。俸祿多則多給,少則少給。剩下的錢,由於他生活沒有其它愛好,隻有讀書著述為樂,便都用來寫印書籍。待他從揚州任上回鄉家居時,別的財物沒有什麼,經史子集卻裝了滿滿幾車子。他一生著述好幾種書籍,有《五經妙言》四十卷,《江東記》三十卷,《忠孝圖》二十卷等。
卸任回家後,李襲譽家中沒有什麼財物,他安慰兒子們說:“我京城近郊有朝廷所賜田地十頃,隻要好好耕種,吃的糧食足夠了;老家又有朝廷所賜的上千棵桑樹,用它來養蠶,不愁沒有衣服穿;我在揚州做官時所寫的書籍,你們好好讀它,將來也可以立身做官。我死了以後,隻要你們在這三方麵勤奮用事,完全可以自立,不必去羨慕人家了!”他將躬耕親織、勤奮讀書當作安身立命之本,並以之教育自己的兒子,在封建時代的官僚和知識分子中,確屬難能可貴。
(《舊唐書·李襲譽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