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興於亂世合於“天命”——李淵(1)(1 / 3)

李祖名淵,字叔德,姓李,隴西成紀人。李淵性情寬厚仁愛,襲位封為唐公。隋文帝的獨孤皇後,是高祖姨母,因此文帝與高祖親近。文帝任北周宰相時,恢複高祖姓李,委任他做侍衛官千牛備身,任用為隋朝的譙、隴二州剌史。

隋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617年),高祖曆任岐州刺史、滎陽、樓煩二郡太守,召任為殿內少監、衛尉少卿。煬帝征討遼東,派高祖在懷遠鎮督運軍糧。楊玄感謀反,隨從煬帝征遼的兄弟們盡都逃回,高祖事前發覺,稟報煬帝,煬帝迅即率軍返回,調高祖任弘化留守抵禦楊玄感,並詔令關右諸郡軍隊統受高祖調度指揮。

此時,隋朝政務荒廢,天下大亂,煬帝常常憑猜忌殺戳大臣。他曾因事召見高祖,高祖生病,未按時謁見。高祖的外甥王氏,在後宮供職,煬帝問王氏,王氏回稟高祖有病,煬帝說:“可會死嗎?”高祖聽後恐懼,於是放肆飲酒、收受饋贈,借以掩藏行跡。

李淵

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高祖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還擊賊寇母端兒,射70箭全部射中,賊寇敗走。高祖收聚賊寇屍體壘高示眾,從屍體上盡數收得所射的箭。另一次,攻打絳州賊寇柴保昌,降服其部從數萬人。突厥侵犯邊塞,高祖與馬邑太守王仁恭迎擊,隋軍兵少,不足抵敵。高祖挑選兩千精銳騎兵作流動部隊,宿營、飲食、傍水就草,習俗如同突厥,並射箭捕獵縱馬馳騁,以示兵力優閑有餘;又另選擅長射術的士兵埋伏作為出奇製勝之軍。敵寇遭遇高祖,犯疑不敢交戰;高祖趁機攻擊,大敗突厥之軍。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高祖任太原留守,在西河攻打高陽曆山飛的賊寇甄翟兒,擊破賊軍。這時,煬帝南遊江都,天下盜寇四起。高祖之子李世民料定隋朝必亡,暗中交結豪傑,招納逃亡人士,與晉陰縣令劉文靜策劃奪取天下,計謀已定,而高祖還不知曉,想以實情相告,又怕他不聽從。高祖留守太原,兼任晉陽宮監,他所讚許的賓客裴寂任副監。李世民暗地與裴寂商議,於是裴寂挑選晉陽宮的宮女私下侍奉高祖。高祖到裴家飲酒,酒興正濃心情舒暢時,裴寂將奪天下之事告訴他,高祖大驚。裴寂說:“正因為宮女私下侍奉您。事情暴露罪當處死,才這樣做的。”李世民也趁機稟告此事。高祖起初假裝反對,要抓李世民送官府,之後才表示讚同,說:“我鍾愛你,難道忍心告發你嗎?”但未發難。而他所在地區盜賊越來越多,突厥屢屢侵犯邊塞,高祖出兵不見功效,煬帝派使臣來抓高祖到江都,高祖十分恐懼。李世民說:“勢態危急,可以行動了!”隨即煬帝又派使臣快馬趕來赦免高祖,起兵發難才中止。

此時,劉武周起兵馬邑,林士弘起兵豫章,劉元進起兵晉安,都自稱皇帝;朱傑起兵南陽,號稱楚帝;李子通起兵海陵,號稱楚王;邵江海占據岐州,號稱新平王;薛舉起兵金城,號稱西秦霸王;郭子和起兵榆林,號稱永樂王;竇建德起兵河間,號稱長樂王;王須拔在恒、定一帶起兵,號稱漫天王;汪華在新安起兵,杜伏威在淮南起兵,都號稱吳王;李密在鞏地起兵,號稱魏公;王德仁在鄴地起兵,號稱太公;左才相在齊郡起兵,號稱博山公;羅藝占據幽州,左難當占據涇,馮盎占據高、羅,都號稱總管,梁師都占據朔方,號稱大丞相,孟海公占據曹州,號稱錄事;周文舉占據淮陽,號稱柳葉軍;高開道占據北平,張長孫占據五原,周洮占據上洛,楊士林占據山南,徐圓朗占據兗州,楊仲達占據豫州,張善相占據伊、汝,王要漢占據汴州,時德睿占據尉氏,李義滿占據平陵,綦公順占據青、萊,淳於難占據文登,徐師順占據任城,蔣弘度占據東海,王薄占據齊郡,蔣善合占據鄆州,田留安占據章丘,張青特占據濟北,臧君相占據海州,殷恭邃占據舒州,周法明占據永安,苗海潮占據永嘉,梅知岩占據宜城,鄧文進占據廣州,俚族首領楊世略占據循、潮,冉安昌占據巴東,寧長真占據鬱林,其他另有稱號的各盜群往往嘯聚山林水澤。當劉武周攻打汾陽宮時,高祖便召集眾將領,對他們講:“如今我任留守,如果賊寇攻占了皇帝別宮,即使賊寇不殺我等,論罪也該處死。但如迎擊,必待朝廷答複,眼下江都交通阻隔、路途遙遠,延誤了規定的奏報時間怎麼辦?”眾將、吏都說:“國家大事,現在能獨自決斷的,是您。”高祖說:“好!”於是招募兵丁,僅十日時間招得一萬人。副留守、虎賁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見大量募集士兵,疑心發生異常事變,商量趁著到晉祠求雨的機會除掉高祖。被高祖知道,就暗地作了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