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代著名書法大家,歐陽詢的祖父是曾在南朝陳代任大司空的歐陽危頁。父親歐陽紇,在陳朝任廣州刺史,因謀反罪被朝廷誅殺。歐陽詢差一點因父親被處死,陳朝尚書令江總因是歐陽紇的舊友,便收養了歐陽詢,並教他書法等。歐陽詢絕頂聰明。讀書一目數行,博覽經史。到隋朝時,出仕為太常博士。唐高祖李淵還沒有發跡時,歐陽詢是他門下的賓客。待到李淵推翻隋朝統治,建立大唐,便任他官職,仕至給事中。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歐陽詢與裴矩、陳叔達等奉旨撰修《藝文類聚》,共一百卷。而最主要的,歐陽詢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其書法初學王羲之,後變化其體,漸漸自成一家。《唐人書評》稱他書法的特點是:“若草裏蛇驚,雲間電發;又如金剛瞋目,力士揮拳。”史籍中稱他的書法“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所以,當時人得其書信、文字之類,均將它當作書法的楷式。其書名甚至一直傳到朝鮮等國,他們曾專門派使者來求歐陽詢的書法。
盡管歐陽詢壽至80,但他死時,其子歐陽通卻年齡尚幼。歐陽詢之妻徐氏這時便承擔起了養育兒子的重任,除維持生活外,還教他書法,要他向父親學習,繼承父親的書藝。徐氏教子可謂煞費苦心,為了更好地激勵兒子,她想出了一個辦法,常常給兒子錢,給錢時,總是要對歐陽通說:“這是賣你父親的書法作品得來的錢。”歐陽通見人家如此看重他父親的書法作品,更加欽佩他父親的書名,於是學得也就更加刻苦了,白天黑夜,絲毫也不見鬆懈倦怠。
日積月累,歐陽通的書法果然也大有成就。歐陽詢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很高,其作品世稱“歐體”。他與虞世南、禇遂良、薛稷四人並稱書法“唐初四大家”,後世均將其書法作為臨摹學習的範本。歐陽通書名雖不及其父親,但與父親一起,被人稱為“大小歐陽”,在書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由於個人天賦等等方麵的原因,各人取得的成就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歐陽通也許天賦不如其父歐陽詢,但他在母親教育下,在父親書名激勵下刻苦學習,毫不懈怠,其精神是可嘉的。有了這樣的精神,即使他沒有取得任何成就,也是值得肯定的。
到武則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歐陽通官至司禮卿判納言。武則天想立其侄武承嗣為太子,歐陽通與宰相岑長倩等竭力反對,得罪了武則天,被誣以謀反罪下獄死。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歐陽通立朝為官,具有正直不阿的性格。這一點是否受到其父歐陽詢和母親徐氏的影響,史籍中沒有明載。
(《舊唐書·歐陽詢傳》、《舊唐書·歐陽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