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華東古國(7)(2 / 3)

邗國

國名:邗(幹)

方位:今江蘇揚州

姓:?

建立:?

滅亡:約春秋前期滅於吳國

邗國也是個神秘的國家,在史書上留下的記載也非常少。我們隻能根據邗溝的地名推測其核心區域在江北的江蘇揚州一帶,也有可能延伸到了江南,現在蘇州有幹隧、幹溪,鬆江有幹山,大概都是幹族人活躍過的印記(“阝”就是阜字,為城池之意)。很多資料包括學術論著都把邗國和幹國混淆,這是不對的。邘國為周武王的兒子建立,在今河南沁陽。周武王也不可能有閑情把兒子分封到長江下遊,幹國應是本地東夷土著幹族建立。

大概在春秋初年,邗國被鄰近的吳國攻滅。據《管子》記載,邗國的從軍年齡以掉乳牙為標準,所以英武的邗國小孩們甚至都敲掉乳牙投入到對吳戰爭中,但是邗國傾全國之力也無法與強大的吳國對抗,終究被吳國滅亡。吳滅邗後一度定都邗,有故宮博物院藏的邗王是野戈可證,“是野”據郭沫若先生考證就是吳王壽夢,現在邗溝附近的大王廟還祭祀夫差和西漢吳王劉濞。江蘇儀征破山口西周墓出土了青銅器數十件,應是吳國貴族之墓。邗國的後人以幹為姓,吳國的著名鑄劍師幹將很可能就是邗國後人。

薄姑國、奄國

國名:薄姑(蒲姑)

方位:今山東臨淄,後江蘇常州

姓:嬴

建立:約夏商時期

滅亡:約春秋前期滅於吳國

國名:奄(淹、蓋)

方位:今山東曲阜,後江蘇常州

姓:嬴

建立:約夏商時期

滅亡:約春秋前期滅於吳國

1935年5月,常州武進第七區區長江上悟和文史教員陳鬆茂在武進郊外泛舟時,在一處世外桃源似的地方,偶然發現了一個具有三條護城河與三道土城牆的古城,在土城牆的土層表麵還發現了大量的花紋陶片。更奇怪的是,出入這座城時,隻有一條水道相通,竟然沒有陸路。三條護城河、三道土城牆環環相套,好似迷宮。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三城三河的城池建築,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建築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那麼,這座城池的主人是誰呢?

薄姑國、奄國都是嬴姓,伯益的後代。我們看薄姑與布穀諧音、奄與燕諧音,就知道這兩個國家八九不離十是鳥夷部落了。這兩個國家應該都建立於夏商時期,薄姑國在泰山北麵(今山東臨淄),之前有過炎帝族的逢國,東夷薄姑國滅了逢國定都於此。奄國在泰山南麵(今山東曲阜),之前有過東夷族的有窮國,有窮國在夏少康時期被夏所滅,奄國在有窮國被滅後建立。薄姑國、奄國和徐國是東夷三大國,在夏商時代就經常叛亂,周成王時期,三國又被管叔和武庚煽動造反。攝政王周公攻滅武庚和管叔、蔡叔、霍叔三監,並直指東夷。

周大夫辛甲(《封神演義》給此人安排了個弟弟辛勉)對周公獻策,淮夷部落紛紛作亂,不如采取先易後難的戰略,先征服小國,再拿三大國開刀。周公采取辛甲計策,先擺平了若幹淮夷小國,後集中力量滅了奄國,將周王朝領土推進到了山東境內。奄君逃亡到北邊的薄姑,結果薄姑也被周軍滅亡。周成王把奄國故地封給周公,建立魯國。把薄姑故地封給薑子牙,建立齊國。周公掃滅奄國和薄姑後就回了鎬京,留下大兒子伯禽留在魯國繼續和徐國對抗。

這場慘敗對奄國和薄姑國的人民打擊非常大,在國王的帶領下,一部分奄人和薄姑人從山東遷到了江南。但是之後周朝有一支勢力挺進了江南,那就是滅亡邗國的吳國。吳國滅亡邗國後,大概是在春秋初年,吳國又滅亡了南遷的薄姑國和奄國。東漢人袁康、吳平寫了本《越絕書》,其中就提到“薄姑大墓”和“毗陵縣(今江蘇常州)南城,故古淹君地也。東南大塚,淹君子女塚也”。薄姑國的遺跡到現在已經不可尋,隻有在山東青州發現的商代墓,被認為可能是薄姑國的遺跡,其中還出土了一個亞醜鉞,長得很萌。相比之下奄國的遺跡卻非常有名,就是現在常州武進的淹城遺址公園,也就是我們前麵提到的,考古學者發現的淹城遺址。

自從考古學者發現這裏後,在這裏還相繼出土了四條獨木舟以及一批三輪盤、鼎、劍等青銅器、陶器,獨木舟經過碳14技術鑒定,製作年代大約在前955年。淹城遺址不大,南北不到800米,東西近900米,城牆高3~5米,占地麵積1平方千米不到,加上獨一無二的三城三河構造,使得這樣一個古城不知道被埋沒了多少年才重見天日。淹城被發現後,據說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認為“其開發價值不亞於秦皇陵”,學者也對它的所有者進行考據,一般認為就是奄國南遷時修築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