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宗病重時,曾下詔,征求全國名醫為自己治病,但無人應征。理宗病逝,死後葬於會稽附近的永穆陵。他死後不過十五年,其陵墓包括南宋其他幾位帝王和後妃的陵墓,被一個叫楊璉真珈的僧人盜發,理宗的屍體因為入殮時被水銀浸泡,所以還未腐爛,盜墓者便將其屍體從陵墓中脫出,倒懸於陵前樹林中以瀝取水銀。隨後將理宗頭顱割下,並製作成溺器,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統治者,其軀幹則被焚毀。這是宋理宗生前萬萬沒有料到的。理宗的頭顱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後,才在元大都的皇宮中被找到,朱元璋命人將理宗顱骨重新安葬於宋陵遺址,並對被毀壞的陵墓進行了修複。
宋度宗(1240-1274年),原名趙孟啟,1251年賜名孜,1253年立為皇子,賜名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在位十年(1264-1274年),宋太祖十一世孫,宋理宗弟嗣榮王趙與芮之子﹐宋理宗的侄兒。
理宗曾經有兩個兒子,即永王趙緝和昭王趙繹,但都夭折了。此後,後宮再沒有為理宗生下皇子。吏部侍郎兼給事中洪谘夔,曾建議理宗選宗室子弟養育宮中,擇其優者為皇子,但理宗此時剛過中年,仍然希望後宮能產下一子,所以沒有采納。1246年(淳祐六年),理宗已經年過四十,仍然沒有兒子,而立儲之事已經不能再無限期拖延下去,遂開始物色皇子人選。從感情和血緣關係來講,理宗理所當然地傾向於親弟弟趙與芮的兒子,即後來成為皇帝的度宗。
1264年(景定五年)10月26日,理宗去世,趙禥即位,是為度宗,尊理宗皇後謝氏為太後。群臣對趙禥的能力心中有數,故此時趙禥雖已25歲,但仍有人上表請求謝太後垂簾聽政,終因不合祖宗法度而作罷。
度宗即位之初,出台了一些措施,以示將力求有所作為。他任命馬廷鸞、留夢炎為侍讀,李伯玉、陳宗禮、範東叟兼侍講,何基、徐幾兼崇政殿說書,以求能隨時聽這些大臣講求治國之道。又下詔要求各級臣僚直言奏事,特別要求先朝舊臣趙葵、謝方叔、程元鳳、馬光祖、李曾伯等指出朝政中的弊端,以便加以改進。
然而,度宗這些舉措無非是裝模作樣而已,很快他就聲色犬馬,少有時間和精力打理朝政,而朝政大都掌握在奸臣賈似道手中。當時蒙古的勢力已經深入四川、雲南等地,而襄樊則成為宋朝最後的抗蒙堡壘。宋蒙在襄樊進行了好幾年的對峙。賈似道不僅無心過問此事,還謊報軍情,導致宋度宗更加荒淫,宋軍處境更困難。1273年,襄樊守將呂文煥降元(1271年,蒙古忽必烈汗稱皇帝,定國號為元朝),宋朝也行將就木。不久,1274年,度宗死在酒色之中。兩年後,元軍攻占臨安,南宋恭宗趙顯被俘虜,持續300多年的大宋帝國宣告結束。
宋朝滅亡的原因,完全是宋度宗的昏庸無能所致。若度宗不早死,宋度宗才是南宋真正的亡國之君。正因為宋度宗的亡國政策,度宗死後三個年幼的兒子命運都很悲慘,沒有一個得善終。乃至於五年後(1279年)他的小兒子、八歲的宋帝趙昺被元軍逼得跳海自殺,宋朝徹底覆滅了。
賈似道(1213-1275年),字師憲,號悅生、秋壑,天台人。賈涉之子,母胡氏,為涉之出妾。涉死,似道年僅十一歲,後以父蔭為嘉興司倉。1238年(嘉熙二年)登進士第,時姐已為宋理宗貴妃,得擢太常丞、軍器監。京尹史岩之言其材可大用,遂升知澧州。
1241年(淳祐元年),賈似道改湖廣統領,始領軍事。三年,加戶部侍郎。五年,以寶章閣直學士為沿江製置副使、知江州兼江南西路安撫使,再遷京湖製置使兼知江陵府,得便宜行事。九年,加寶文閣學士、京湖安撫製置大使。十年,以端明殿學士移鎮兩淮。1254年(寶祐二年),加同知樞密院事、臨海郡開國公。四年,加參知政事。五年,加知樞密院事。六年,改兩淮宣撫大使。其主要職任均為護邊、屯墾、招徠。
1259年(開慶元年),蒙古兵分三路大舉攻宋。蒙古大汗蒙哥自攻四川,其弟忽必烈(後為元世祖)攻鄂州,另一路由雲南入廣西攻湖南,朝廷大震。理宗即軍中拜似道為右丞相,令率軍援鄂。堅守凡4月,時蒙哥已於9月間在四川中箭死,忽必烈急欲攻下鄂州,至閏11月仍無望,乃撤軍。宋朝的威脅暫時解除。
當時吳潛、丁大全實任左、右丞相,理宗對他們的一切措施均感不滿,於是加似道少傅,召入朝,從此專國政。似道首先禁絕宦官幹政和外戚弄權,使內外肅然。繼行公田法,限價購買大地主超額土地,廢止和糴,以其租穀作軍餉,充實國庫。又製狹口闊底斛式頒行全國,減輕貧苦者的超剝削。這些措施原都有利於國計民生,但卻招致了統治階級內部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