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短暫割據的五代十國(2 / 3)

951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為後周太祖,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仍都開封。後周從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麵進行了一係列改革,開始改變中國北方的殘破局麵。

955年,後周世宗柴榮出兵擊敗後蜀,收複秦、鳳、成、階4州。此後,又親征南唐,得淮南、江北14州。959年,又收複遼占領的莫、瀛、易州。同年,柴榮病死。次年,趙匡胤取代後周,建立北宋。

十國及其餘政權為割據勢力,與五代並存,但各存在時間長短不一,如吳越,割據於唐亡以前,直至五代結束後才為北宋所滅。

唐朝末年,王建據有西川,後又取東川。903年受唐封為蜀王,占地北抵漢中和秦川,東至三峽。907年,王建稱帝,建都成都,國號蜀,史稱前蜀。

蜀土十分富饒,但自918年後主王衍繼位後,蜀國朝政濁亂,賣官風氣盛行,賦斂苛重。925年,莊宗派兵攻滅前蜀,任命董璋為東川節度使,孟知祥為成都尹、西川節度使。

孟知祥訓練兵甲,後攻取東川,殺董璋。933年,後唐封他為蜀王、東西川節度使。

次年,孟知祥稱帝,建元明德,重建蜀國,史稱後蜀,仍建都於成都。同年,孟知祥死,其子孟昶繼位。契丹滅後晉之際,後蜀又得秦、成、階、鳳四州,擁有前蜀的故地。孟昶統治後期,君臣奢縱無度。965年,為宋所滅。

唐朝末年,楊行密據淮南28州,902年受唐封為吳王,都廣陵,傳四主。當時,大將徐知誥掌握大權,他訪求賢才,杜絕請托,減輕賦斂,休兵息民,國家得以富強。

937年,徐知誥廢吳帝,自己稱帝,國號大齊,改元升元。次年改姓名為李,改國號唐,史稱南唐,都金陵。

南唐占有今江蘇、江西省和皖南、鄂東南等廣大地區。李對外結好鄰邦,對內整飭朝政,並禁止壓良民為賤民,派人視察民田,按肥瘠分等收稅和調兵派役,史稱江淮之地,“頻年豐稔”。

943年,李死,其子李璟繼位。958年,李璟獻江北、淮南14州。稱臣於後周。961年,李璟死,子李煜即位,是為後主。975年,宋發兵南下渡江,攻破金陵,後主李煜被俘,南唐亡。

錢在唐末占據浙西地區。後來,他吞並浙東,占有兩浙10餘州之地。唐昭宗任他為鎮海、鎮東節度使。907年,後梁封他為吳越王。吳越國土狹小,北鄰強大的吳。錢戒約子孫,世代交結中原朝廷,借以牽製吳和南唐的侵擾。錢氏統治的80多年間,吳越地區相對安定,經濟繁榮。978年,錢俶納土入朝,吳越亡。

王潮、王審知兄弟在唐末占有福建全境,唐昭宗任王潮為節度使。909年,後梁封王審知為閩王。王審知統治近30年,他力行節儉,輕徭薄斂,境內富實安定。

審知死後,國內常有亂事,政局非常不穩。閩政權繼承者都崇信道教巫術,他們大興土木,除了蓋宮殿外,還營造許多工程浩大的道觀。費用不足,便公開賣官鬻爵,橫征暴斂。945年,閩為南唐所滅。

馬殷在唐末占有潭、衡諸州,被任為湖南節度使,進而占有桂管的梧、賀等州。907年被封為楚王,在長沙建宮殿,專製一方。馬殷死後,諸子紛爭,政刑紊亂。

951年,南唐發兵滅楚。唐朝末年,嶺南東道節度使劉隱,逐漸平定割據勢力。以後,據有西自邕州、東至潮州的嶺南廣大地區。

917年,其弟劉岩稱帝,國號越,不久改稱漢,史稱南漢,都番禺。劉岩及其繼承人都殘暴荒淫。971年,南漢為宋所滅。

907年,後梁大將高季興被任為荊南節度使,駐守江陵。924年後唐封他為南平王,所以荊南又稱南平。荊南原有地8州,唐末,多被鄰道所占。高季興割據後,南平僅占有荊、歸、峽三州,在十國中最為弱小。其統治者向四周各國稱臣,求得賜予。963年,南平為宋所滅。

951年,當郭威滅後漢稱帝時,劉知遠弟太原留守劉崇也占據河東12州稱帝,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北漢。北漢土瘠民貧,賦役繁重。統治者結遼為援,守境割據。979年,宋兵攻克太原,北漢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