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代十國至元代是我國曆史上的近古時期。五代十國作為唐宋之間的一個特殊時期,是我們不能繞開的。
宋朝的滅亡在於當權者短視、貪婪、懦弱,以至於在風雨飄搖中滅亡。
元朝雖然統一了全國,但極大地破壞了生產力,阻礙了兩宋時期科技文化的繼續繁榮發展。另一方麵,元朝又一次打通了絲綢之路,為東西的交流做出了貢獻。在元代後期,由於社會矛盾的加劇,不足百年的元朝政權被朱元璋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推翻。
五代十國,一般又簡稱五代,起止時間是907年唐朝滅亡至960年宋朝建立。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五個依次更替的中原朝廷。公元907年,汴州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五代十國開始。公元960年,後周被趙匡胤所篡,五代從此結束。在五代更迭的過程中,中原地區前後存在過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北漢十個割據政權,合稱十國。它們在短暫的割據後,先後融入到我國曆史發展的滾滾長河之中了。
我國古代以正統史觀為主,因五代建立於中原地區,占據著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區,以正統自據,故後來的史學家著五代史。五代為期54年,有8個姓稱帝,共14君。
自黃巢之亂結束後,唐朝名義上還存在20餘年。但朝廷威權這時更加衰微,新舊藩鎮林立,戰爭不休。國家分裂日益明顯。
907年,朱溫滅唐稱帝,是為後梁太祖,國號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五代時期自此正式開始。朱溫本是黃巢的大將,降唐後受封為宣武節度使,據守汴州。此後,他逐漸攻占了蔡、徐、鄆、曹、齊、濮等州,掃除了今華北許多割據勢力。
903年,又戰敗稱霸秦隴、挾持唐昭宗的李茂貞,消滅了長期掌握朝廷軍政大權的宦官集團。中唐以來的強藩魏博、成德也因戰敗歸附朱溫。後梁建國以後,除今山西省大部和河北省北部外,基本統一了黃河中下遊地區。
912年,朱溫為其次子朱友珪所殺。次年,第三子朱友貞平亂後,即帝位。此後,後梁連年用兵,征斂苛重,國勢日衰。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即位,是為莊宗,改元同光,國號唐,史稱後唐。同年,他派兵南下,攻占開封,梁末帝朱友貞自殺,後梁亡。後唐統一了華北地區。不久,後唐遷都洛陽。925年,後唐又派兵6萬人攻滅前蜀。
但李存勖寵任伶官、宦官,朝政不修,又任用租庸使孔謙敲剝百姓,統治出現了危機。
926年,魏州驕兵發動叛亂,後唐莊宗李存勖在一片混亂兵變聲中被殺。其後,國內陷入混亂狀態。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是明宗的女婿。他乘後唐內亂,於936年夏向契丹稱臣,並認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以幽薊16州為代價換取契丹援助。
11月,契丹主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為帝於太原,是為後晉高祖,改元天福,國號晉,史稱後晉。閏十一月,石敬瑭攻入洛陽,後唐亡。937年,後晉遷都汴州,3年後升為東京開封府。
石敬瑭除割地外,還歲貢絹30萬匹和其他玩好珍異之物。942年,石敬瑭死,侄石重貴繼位,史稱“出帝”或“少帝”。他在主戰的景延廣等人影響下,對契丹頗不恭順。耶律德光便在降將趙延壽等人協助下,與後晉交戰5年。
946年12月,契丹軍攻下開封,俘虜石重貴,將其北遷,後晉滅亡。劉知遠是後晉的河東節度使。當後晉與契丹交戰時,他廣募士卒,聲言防備契丹,但卻按兵不動。待遼帝將出帝遷往北方後,他於947年2月在太原稱帝,是為後漢高祖,仍用天福年號。隨後,他統兵南下,定都開封,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
劉知遠死後,護國、永興、鳳翔三節度使連衡抗命。後漢雖出兵討平,朝廷內部將相衝突又趨激化。950年冬,隱帝劉承祐不甘受將相所製,殺楊邠、史弘肇、王章等權臣,又派人去謀害鄴都留守郭威。
郭威當時出鎮鄴都,督撫諸將,北禦遼國。隱帝殺他未成,郭威遂引兵南下,攻入開封,隱帝被亂兵所殺,後漢亡。